戀竹工藝 廖錦棟
細推物理知行樂 何用浮名絆此身
文松自從學習製簫迄今,已逾35周年。從仿製樣本到音準掌控、音色追求、研發各式洞簫、多聲部共鳴研究等,利用聲學原理與導入科技量測與驗證。發 現 了洞簫世界的一片天地,忘情其中,其滋味筆墨難以形容!
數十年來,文松製簫都以自我應用與愛好實驗為主,每遇難得的好作品,視為至寶,製作技術也一直維持在一定的水平,難有所突破。自從應簫友所求,於七八年前開始分享以來,文松的作品隨緣而出,一直沒有保留,因此也激發自己不斷突破製作技術,精益求精,也因而獲得更深入的發現。 從實驗巨簫、唐吹口、日尺八、粗管、細管、長短尾管等特性等,還有律長調整的精密多聲波深疊技術,已完整獲得全面性的洞簫性能控管,今年可謂文松的製簫元年。
也因為擴大分享製簫與吹簫心得,諸多來自四方的簫友前來交流試簫,從而也獲得更廣泛簫友的吹奏習慣,進而研究氣鳴角度與共鳴角度等問題,從物理原理與自然吹奏的方向更細微的切入吻合的折衷點,使製簫不僅為適合自己,進而適合廣泛的簫友。
這所有心得收穫不正是能捨能得的道理?!
感謝諸多前來交流的簫友,大家的的支持與評鑑,讓文松不斷有進步的空間,一路走來,知音滿天下,充實愉快!感恩!感恩!2005/9/6文松多聲波共鳴簫製作技術2007年獲國家發明專利
欲採尺八在隆冬
千山萬水尋夢宗
賞竹還須看仔細 良簫千載因緣逢
不是深山裡的每支竹子都能變成簫,好簫材卻長在深山,它以最優美的嗓音獻給有緣人.....
製簫因緣
筆者生長在竹子的故鄉”竹山”,自幼在竹林裡生活,從小迷愛笛、簫聲,因而學習笛簫吹奏與製作,與家鄉的製簫家多有熟悉,常為其品鑑成品等級,也因此對傳統製簫有了基礎上的理解。
對於簫性能的需求,隨著簫藝的成長感到不足。本於專業領域之聲學基礎,研究簫性能之改革與創新,不斷實驗與突破,至今得以研發完成多樣化的簫,例如唐吹口、u吹口、v吹口、折衷吹口等,八孔、六孔、五孔等各式音階。尤其是在簫性能上開拓深疊共鳴效果,多重聲波重疊共鳴簫聲,不僅在音準上得到精密確保,也突破簫聲關鍵的迷失,進而讓簫曲的發揮更豐富變化,諸如:水聲、霧聲、純聲、深疊共鳴...等等,由於簫性能的精密達成,讓吹簫愛不釋手,到達人簫一體的境界。
個人愛簫、研究簫、以簫修心,也願意分享吹簫與製簫經驗,讓廣大的愛簫者,一起深入值得不斷開拓的簫藝領域。
取材
簫竹多採用孟宗(毛竹)、石竹或桂竹。採竹季節在冬天,以避免蛀蟲。聽故鄉長者言,春夏之季為竹筍生長季節,母體竹本身營養需供應筍子成長成竹的養分,因此在質地上密度會影響,也會帶有甜分,容易在此時寄生蛀蟲,即便經過煮烤,防蛀處理仍然必要,筆者認為對好簫的要求有影響,因此採竹順應自然之道,在冬天上山採竹,一方面也避開昆蟲毒蛇活動季節。
選好要做的尺寸適合簫材,以五年以上熟竹為佳。挖土取材,要保護好自然的根鬚,使簫頭自然美觀,保留頭部為增加音色之渾厚低沈效果。南簫有十目九節一尺八寸之限,取材更困難。除了竹節上的考究,對外徑與內徑的要求更是重要,厚質的竹材可塑性高,也對音色有幫助。
筆者常利用假日偕家人返鄉,深入竹林踏青,內人與小兒都一起協助採竹
簫材需要連根採取
修整
細心除去不需要的根鬚,保留竹子自然的外表,自然蔭乾約半年後開始烘烤調整筆直並逼出油質。
對於竹色的美化或防蛀,可在取材後煮過蘇打水等,筆者曾經實驗經由竹藝廠的設備處理過,竹色會變淡,變黃。
製作
洞簫製作最重要的步驟是選才,適才適用的原則是最重要的,對選才的掌握在於經驗,足夠的經驗與物理原理的了解對製簫的把握程度就比較高,否則竹才製成簫往往會有意想不到的現象出現,例如音不準,高音難吹,八度不準等。
選才的重要步驟首先是直徑大小與長度要配合好,接著是計算音孔距離與吹口竹節的搭配,最好可以避開竹節位置,而且吹口是在竹節上方,一方面是美觀,一方面也是實用性。竹節上按孔不方便,竹節硬度高,吹口在竹節上方可以避免吹口缺角造成是簫的脆弱死角,容易裂開的疑慮。
吹口方式在音階上八度會有差異,在開孔時需要注意音孔大小與距離關係,這之間有微妙變化,盡在自己體驗,與內徑曲線與大小也有很大關係。
洞簫音孔距離與音高關係成正比,與直徑成反比。音孔距離越近吹口,其音越高,直徑越大,音越低。音孔大小也與音高成正比,吹嘴大小及深度也與音高成正比。
洞簫製作上比較難處理的是內徑問題,也是最常出現問題的地方,其大小比例與音孔距離有互動關係,與吹口方式也有關係。日本人已經制式化了各種尺寸的簫管的內徑大小與曲線,這樣的製作方式對品質可以一定的控制,尤其在音律上,可以一貫化。但是在音色上會差異很大,補土的多寡,還有上漆硬化處理內徑後的音色也是值得商榷。日本也有某流派堅持自然竹才,不補土不上漆的尺八製作方式--地無尺八,這樣在簫才的選擇上,需要更嚴格了。
製作簫有相當的趣味性,尤其吹奏自己做的樂器,很有成就感。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對音準與音色的要求,製作的成品需要注意其準確性。這會隨著自己的簫藝程度而不同,客觀的評鑑工具是在對高標準需求上有所幫助的,個人利用自己工作領域之便,使用音場音波測試儀器,對簫聲與音階做客觀的測試,有助於個人在研發上的幫助,慢慢的所有變數都能瞭若指掌,所有成品都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時,覺得細推物理知行合一,其樂無窮。
探討簫的音色關鍵,我個人將其分類以下三個部分,並分別探討其關鍵:
1氣聲諧波
簫聲是由吹口所產生的氣鳴,因此吹口形式對簫聲有很大的關係,這樣的關係出現於簫聲的氣聲諧波,讓簫聲有悠暗感與開闊質感差異。這樣的差異出現於內溝的v型、u型與外切型(唐式吹口)等,以v型最悠暗,外切型最開闊。
2共鳴
簫音色在性能的關鍵上就是共鳴的好壞,以往對簫共鳴的差異但憑個人試吹感覺,比較抽象,除非吹奏經驗豐富的老手,不然會無所適從,筆者因工作之便,以頻譜分析儀來分析簫聲,獲得共鳴的明確測試結果,讓簫的共鳴性能,每個音孔,每個音階都可以清清楚楚量測。
共鳴主要是簫聲的多重共振諧波,例如筒音可以吹出低音,中音,五度泛音,第三個八度等,口風控制得宜時,可以吹出低音中音五度泛音同時出現。或中音與第三八度一起出現。這樣的同時諧振音的出現基本前提是其音律是合乎自然律動頻率時才會出現,不是每支簫都可以。也不一定每個音孔都能出現,好的簫出現共振諧波的音孔越多,而且共振頻率出現越多組。如果能出現共振頻率的音孔,就是在同一口風角度下,其八度關係或五度關係合乎自然音律的頻率。其音律關係是精密準確的。
這樣的多重聲波的出現強弱,可以讓簫聲從純淨轉化到豐富飽和,讓簫在吹奏曲情上獲得更豐富的發揮。我將此共鳴聲的質感分類為:霧聲(低音共鳴)、水聲(高音共鳴)與純聲(主聲波)等
共鳴深度變化簫聲:單音漸層變化,樂句共鳴變化,吹曲應用(可愛的馬)
淺共鳴波譜(其主聲波振幅遠超過多組泛音聲波)
深疊共鳴波譜(多組泛音聲波均勻同時出現,並高出主聲波)
3通透度
簫聲之通透度是指簫聲之聲響靈敏度,其通透度不但吹奏上反應靈敏,容易操控其響度,而且可以感受到簫的通體會隨著聲波而諧振。這樣的通透度關鍵在材質,簫竹的直纖維與氣孔構成有利於簫聲波之響應,通常是一體全竹沒有中繼阻斷,且沒有經過補土的竹材,其通透度會較佳。
巨竹手記
遠邀巨竹出雲山 揮汗艱辛破萬難
巨竹成簫身八尺 吟聲動地震人間
低渾飄渺安神定 引靜濤松吹亦禪
自在觀心無罣礙 泰然明性待千般
為挑戰製簫技術,與趣味性,也是因為簫友會上,聽陳中申老師提及,他合作演奏過巨簫DG低兩個八度,四人吹奏,引起筆者興趣,乃決心製作巨簫,驗證自己製簫理論是否正確,乃著手採竹工作。
採竹行程花兩次時間完成,第一次採回直徑六公分的竹材,第二次採回直徑近八公分竹材,精疲力盡下才完成任務,其長度為坐車最大容許度八尺,乃依此極限製作。
採回之巨竹,未處理前之留影,與"吹竹玉聲"的DG八孔簫比較。其外徑約八公分,全長八尺,預計做成筒音為低兩個八度的CF巨簫。 另有一支外徑約六公分的竹材,也取其八尺長返回,預計做成低兩個八度的DG簫。
巨竹之取材分外困難,精疲力盡之後才保留其頭部的取材完成。
等不及竹材晾乾,今晨開始把第一次採回的竹材烘乾調整製作,好不容易才將中心開通,所有的工具都不夠長度,往兩邊鑽,還是差一節無法鑽通,後來靈機一動,最後以竹通竹,利用另外的竹材,剛好是它的內徑,用它來打通最中間的關節。
有人懷疑大簫的成功率,迫不及待要實驗實際結果與計算值的差異,小心翼翼的將吹口製作完成,興奮的心情試吹筒音,就是吹不出聲音,經幾次調整氣息角度與吹口的寬度,在放鬆的氣息下,輕輕地終於吹出低沈的簫聲,並確認八度音與五度音高都很準確,調音器測不出低音高度,只好以鋼琴比較,確認C與G音的五度關係,興奮得難以形容。 2001/3/16
原來做大簫也不會很困難,一夜就順利完成了音孔的製作。試音是費些功夫,因為按不到音孔只好貼膠帶測試,並請人幫忙按孔,開孔的工具也是麻煩些,闊孔工具也都太小,每個音孔都需花費較多的的時間才能完成,因為想像是大挑戰所以感覺起來,只要合乎物理原理,完成並非難事。我想比較挑戰的是如何吹奏,吹奏的口風與氣力,還有多人搭配的默契。
試吹的最低聲音,低的人耳聽聞不明顯,已經是鋼琴的最左的八度範圍,而且口風需要極為放鬆的情形下才能出現,當時測試筒音時的低音原來是第二個八度,筒音的最低音經過再三適應後才出現。
完成的第一支大簫是原來DG簫的低二個八度,全長236.5公分(七尺八),吹口內徑五公分,尾端內徑三公分。開以鳳眼四孔,音孔六孔,保留竹頭根鬚兩節,外表保留原竹風貌。 2001/3/17
吹口正面 俯視吹口 首支DG巨竹簫製作完成(與筆者吟風簫DG比較)
封口合乎吹奏時下巴曲線
巨竹簫的完成讓人興份莫名,尤其是超低音的感覺,令人非常鬆弛的輕柔聲,連家中小兒阿聖都興致很高,假日時自己學吹,也吹出了高低音階,他還體會出吹低音要用"哈"的,看他吹的模樣,還請內人幫忙按音孔,有趣的畫面甚是溫馨。其實吹巨竹並沒有想像中耗費力氣。
利用假日的時間,再把第二支巨竹烘烤調整彎度,這支直徑更大的竹材,要調整更是困難,兒子以體重幫忙才能略調一點點,我的工具(木柱)已經難以招架,因此只好略做調整中間段落,竹頭的灣曲度只好順其自然了。打通內徑的工具也去另外購買,過程比較順利,吹口在今晨才製作完成,測試筒音低於B,看來這支要做成CF是可行的,聽到最低的B出現,內人說好像地震的聲音,感覺低得胸口有點震動。找時間將巨竹簫音錄起來,提供在網頁中讓大家試聽。 2001/3/19 文松
吹口已經完成的直經7.6公分八尺巨簫 音孔尚未開挖前
經過頻譜分析儀分析巨簫聲波,發現巨簫聲的諧波的震幅都與基波相近振幅,尤其在低八度音階中,頻率響應範圍大,整個簫聲在20--360hz附近出現大震幅(左圖),其主頻率在62.5,稍低於標準的65hz。比較一般DG簫(右圖),基頻與諧波震幅相差較大,只有某一頻率基波震幅突出,響應範圍較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