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葦製簫 文松實驗於2007秋冬
有感於中東古老文化中ney迷人的音色,乃想實驗以蘆葦製簫,
日前已經成功實驗竹節自然調律法,可以完成共鳴與音準之控制.
時值正秋之季,乃四處尋找成熟的蘆葦...
以前遍佈的蘆葦都已經被牧草佔領,找到溪流源頭來回一趟,終於找到僅存一叢.
仔細尋找成熟的蘆竹,有幾株歷經溪流波淘過的老竹,採了三根下來,整理後如圖:
材料還沒乾就先實驗一把,古法製作的低音管,共鳴調出來仍舊迷人!帶水的材料響度較低,不過可以做個紀錄日後可以比對音色差異.為使音色接近ney,我將吹口弧度加大.
與ad細管一起拍攝參考圖片:
蘆葦的纖維雖也堅韌,但比較輕質,管壁較薄,共振傳導性高,音色比較鬆透.尤其低音,相較竹子的密度高,硬度也高,音色較紮實,穿透性高,聲音能量較強.
兩者的耐用程度竹子高,不過蘆葦若稍作處理,我想也可以保存很久.等乾透後會再細修並做處理.
在製作上蘆葦的做法比較簡單,也可以說比較難,簡單在於其材料處理容易,難在於需要很適切的掌握其特性,因為它的調整空間很小,要製成理想的音準與共鳴,頗費思量.
各有各的特色,吹蘆葦簫稍輕鬆些,重量輕,靈敏度高,管徑小更省力,但也需適應好適切口風.與細管琴簫吹法類似,但變化較大,音色沙啞度與共鳴飽和度的操控範圍大些.
弧形外切吹口實驗音色:水影 馬頭琴之歌弧形外切吹口的的特色是可以轉換沙啞音色與純淨音色,同樣吹法也一樣可以應用於吹U口來變化沙啞與純音.只不過弧形外切吹口的沙啞音色別有一番滄桑感!
沙啞音操作精密可以吹在臨界點上,可有很特別的聲響,
音量也可以加大,前幾天南藝大即將開音樂會的劉穎蓉來,
我試驗沙啞吹法,她就很驚訝這麼小的管徑可以吹那麼大聲.
為了示範氣沖音與沙啞音色,歸納講解了口風穩定控制的方法.
主要在唇齒舌的相對關係.
上圖比對蘆葦與竹材差異,蘆葦材料已經放置半年以上,乃準備製作一把U口琴簫,由上而下為:乾後蘆葦,未乾前所製AD細管,CF竹製琴簫,DG標準U口簫
上圖為整理後與竹節比較
乾後蘆葦材製成CF細管(上圖上方),與前作AD細管比較
濕材製作乾後有皺紋(右),全乾後製作則外表平順,兩者音色接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