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種類  廖錦棟

大頭簫類(桂竹,石竹,孟宗竹含根部製作)

一 南管簫(南管尺八)

  十目九節尺八長,折衷音律音孔六孔,鳳眼兩孔。有U型吹口,V型吹口與半UV吹口三種。種類有洞管用DG尺八(升50音分),大陸品管用FbB。我個人實驗製作低八度洞管用AD(升50音分),及唐吹口六孔洞管尺八。

二 八孔南簫

  不拘竹節與音孔位置,十二平均律音孔八孔或七孔,鳳眼兩孔(或有人不開鳳眼),U型吹口居多,亦有人製作V型吹口。可以有十二管不同長度與音高的制式。

  此類簫可以製作長尾管或短尾管,甚至無尾律長管,其音色展現不同。(尾管指出音孔以下的長度)

 

吹口差異

長短尾段及無尾段比較

三 唐吹口南簫

        唐式(外切型)吹口,製作成南管音律的六孔南管簫,或十二平均律八孔簫,可以有十二管不同長度與音高的制式。

  還原古(唐)制六孔外切吹口,作者也實驗唐吹口南管簫。此唐風簫吹奏南古管樂別有一番韻味,其細膩度與音色純度都可以有優異表現,也可表現沙啞與大張力,為南管古樂增添另一領域。

四 日本尺八

  日尺八吹口源自唐式外切型,但鑲有牛角,其音孔有五孔(本曲專用)與七孔(歌謠與新曲用)兩種。無鳳眼的實際律管。每種都有十二管長短不同音高制式。以律管一尺八寸為標準(筒音D),每增減一寸相差半音為調高標示。

筆者手製七孔尺六管  尺六試音

 

中國屏簫類(採用紫竹類竹製作,不帶竹根部,吹口有竹節屏蔽)

四 江南絲竹洞簫

  有六孔孔與八種兩種,六孔音律也有折衷律近勻孔型,也有十二律全音半音不同距離音孔型,八孔則是十二平均律型。

  其出音孔離管尾距離比大頭簫類長很多,補償其管徑小的低音不足的缺點。

五 琴簫

  比江南絲竹洞簫更細管徑的八孔紫竹簫,配合古琴合奏的音量,通常只有G調與 F調兩種。

  筆者也實驗唐吹口琴簫,較細管徑,配以纖細多變音色,在絲絃琴上有很好的搭配效果。有製作F調bE調等。

  另筆者也實驗製作超細管u口簫,內勁處以多泛音共鳴曲線,最細處約一公分直徑的f調細管,音量雖小,卻有令人驚艷的豐富泛音。細管介紹

筆者手製細管U口簫與標準唐口簫比較

六 玉屏簫

  中國貴州所出產,細小水竹所製,以工藝品為多,演奏用很少。

筆者手製G調與F調北簫(U吹口,中小口徑、長尾段距離,但吹口無屏蔽)

一樣是f調簫,筆者實驗管徑大小及尾段長短的變化與特色

 

普遍習慣uv吹口的人吹外切吹口的常見問題

很多習慣一般洞簫的人,學習吹尺八或唐吹口簫,普遍都吹起來音高偏低,音色也比較悶,原因在習慣問題,這習慣關鍵有三:

1.簫與唇的位置關係
一般洞簫是內溝吹口,雙唇中線對準洞簫外緣,吹口缺角外緣接近於洞簫外緣,氣角度是往斜內溝吹.如此習慣一拿到外切吹口,一樣放置位置,吹口會接近下唇,被下唇擋住了一半,不是吹不出聲,就是吹聲小而低,簫放置太低也!外切吹口的吹口線在緣周接近1/3處,因為被切去了接近1/3,若還是放在外緣就是偏低了,因此需要讓雙唇中線對準外切吹口銳利邊線,然後簫放下45度左右,吹口自然出現,直直吹出就會有聲音.

2.入氣角度
延續放置簫與唇的關係正確後,唐吹口簫的入氣角度與uv吹口有很大差異,就是上下唇的互動關係,唐吹口比較屬於平吹出,uv吹口需要稍往內吹,一般習慣uv口風的人,若一樣內吹法吹唐吹口,會讓音色壓扁,悶而帶點雜音,讓開口率降低,音準也會偏低.

3.氣束
唐吹口需要較寬的口風,但一般人一放寬口風就會覺得費氣,那是均勻度的問題,上下唇的開口,理想是扁弧線條開口變化,開口兩邊都是尖細的形狀,透過雙唇的開合,變化出氣厚度來變化高低音,或音量變化.

一般習慣uv吹口的口風比較集中,切吹口沒有充分掌握大弧度吹口,要吹出開闊的唐吹口音色尤其深疊共鳴是不容意掌握,甚至一直吹不出完全音色.

回首頁    文松簫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