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古調論壇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RSS 訂閱當前論壇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7  1/2  1  2  > 
       
標題: 談一下關於樂器改革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談一下關於樂器改革

傳統音樂承襲源遠流長的文化,它有其獨特的美與文化連結的情感,樂器的性能與音色應用等也是在傳統的源流中承襲與改變;在當今的多元音樂交融環境中,傳統樂器在某些部分顯得有弱點,或說有所不足、有進步空間,因此樂器改革呼聲漸漸出現

改革的立意很好,方向在哪裡就很重要!我認為應該分清楚現有的問題點在哪裡,優缺點在哪裡,改向正面方向,不要走錯方向;而方向應該是自然形成,讓實際應用與展現中自然汰換,保留更多可能來客觀比較,例如有人想忠於原味或是想改革創新,讓它多元發展

現在的國樂團普遍走向西化的半音階與拹奏模式,和聲需要準確音準與音色的穩定度,和起來才會諧調,音準是一個問題,半音階與調性彈性轉換也是個問題;音準與音色在製作上可以克服就解決問題,調性彈性轉換的半音階笛,便是需要思考的方向,採用哪種指法系統?哪樣方便?見仁見智,我認為也各有利弊;就西方長笛的發展與改革作參考,倍姆式長笛以原有六孔方式為主架構,延伸小指與拇指的操控半音階,全部都是鍵控,讓音階變成邏輯式的只有開與合,沒有觸抹的的表情變化,線條表情少了,轉向律動為主;因此又有主音可以直接按孔,鍵上有孔的方式,但是仍舊沒有倍普遍接受,歐洲仍發展了無鍵十孔笛的傳統方式,一樣以原來六孔為主,延伸的半音階讓拇指與小指操控,指法表請參考:(這是美國人傳來,想藉助我的共鳴製作能力,向我訂製這樣的音孔排列方式的多重聲波共鳴尺八)
http://www.skiphealy.com/chart

我在幾年前思考發展十孔簫,也在其更早就有盲人訂製十一孔簫,其實都雷同於新(律)笛模式按孔系統,這是一種直接在物理性方面思考很理想的方式,但在實際用者上是需要重新練過的運指方式,它的可行性需要時間檢驗,尤其要吹傳統樂曲,是不太方便的

今年初我因為大家的需要加入製作十孔無膜笛,大約有五六種運指排列方式,可見個人的習慣與思考還是有些不同,任何排列都可以做,我都一樣努力做好無膜下的好共鳴,好音準與廣音域,但樂器改革的呼聲中,多元發展,自然汰換應該是在實際線上考驗過後的思考與決定

傳統六孔所延伸的十孔方式在曲笛梆笛是一個很好的運指系統,也普遍被應用中,吹傳統曲沒有兩樣,我也實驗以這樣系統作到大F,利用提孔移位法達到可行性,但某些音因為提孔移位音色較暗,低音的長管上有其缺點,有待實際應用的考驗

我認為在拹奏中笛子的最大問題點在笛膜,膜聲是不穩態的聲波,因此要多聲部和聲適合不起來的,若需要拹奏的曲子要改吹無膜笛,而無膜笛可以創立多聲部,在製作上需要更精密技術製作音準與共鳴,特別是八度音準,它與多重聲波共鳴有很大關係,也是低音音量的關鍵;笛膜是個神奇的發明!它讓做笛子很簡單,讓笛聲輕鬆加響,它很有特色,每一把都是國王,但若需要合在一起時,問題就會出現,最近陸續受要求做笛,我對膜聲做了些研究,發現它才是西化潮流中需要被改革對象

我不是建議放棄笛膜,它的存在可以展現民族特色,西化的曲子不是唯一最好,能感動人不一定很複雜的曲子,可以多元存在的,若要的方向是協奏,問題點在笛膜與製作精密度與能力

說個實例:有人嫌南管上四管音域態單薄,加了大提琴、中胡、洋琴,好像補足了音域就滿足了一切,學了別人失去自己;後來還是沒被接受,它的美就是它的簡單、清雅,它在歐洲受到相當喜愛與感動,就是樸實的原味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3-12-19 11:19#1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stuartljg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學習!感謝分享。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3-12-19 12:52#2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樂器改革研討會

12/20下午舉行樂器研討會在中山堂中正廳招開,樂團陸續示範樂器改革前後樂曲差異,
讓專家學者提供意見,文松受邀參與也提供看法,會後也熱烈討論


圖片附件: 45.jpg (2013-12-22 07:40, 67.17 K)



圖片附件: 46.jpg (2013-12-22 07:40, 45.69 K)



圖片附件: 47.jpg (2013-12-22 07:40, 53.29 K)



圖片附件: 48.jpg (2013-12-22 07:40, 45.29 K)



圖片附件: 49.jpg (2013-12-22 07:40, 57.37 K)



圖片附件: 50.jpg (2013-12-22 07:40, 62.2 K)



圖片附件: 51.jpg (2013-12-22 07:40, 56.85 K)



圖片附件: 52.jpg (2013-12-22 07:40, 63.33 K)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3-12-22 07:40#3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談笛膜的成敗得失

國樂團總是被感受音域不平衡,高音很尖很刺耳,中低音域虛弱,音準不和諧,尤其笛聲尖銳又產生差頻微分音,是聆聽者的壓力來源,音域的填補平衡度是另外問題不談,針對音準與尖銳高音問題,很大比例與笛膜有關

笛膜是偉大的發現,加了笛膜讓笛聲諧振放大音量,響亮可以傳遞山頭,所以有道是:遠聽笛子近聽簫;但它在現代的樂團中,原來的最大優點卻成了最大問題點,它不僅矇蔽了笛子的製作精準度,且笛膜對音準會產生了重大影響,獨奏比較沒關係,若多支笛子諧奏合奏,問題就來了...

笛膜是個對路過聲波的隨振體,對管腔中的聲波產生諧振,它有以下特性:

1.諧振的動作會降低主波(被諧振波)的頻率
諧振的多寡產生頻率的變動多寡,笛膜振得越多拉下來越多,因此笛膜的鬆緊與吹氣力道直接影響諧振大小而改變了音準

2.笛膜諧振波不是平整倍頻
笛簫是開管樂器本具有豐富泛音列倍頻諧波,但膜聲諧振的不是倍頻,只是受振的不穩定波,也可以說笛膜聲的音準是不停在浮動與飄移;調音器所測得是加權折衷音,它的頻率其實不是穩定的

3.在音域上笛膜所增益諧振的區域以高頻為多
也就是說膜聲是將強了笛聲的高音區域,讓笛聲帶有更多的高音,笛子本來音階高若再加強高音區,就顯得更刺耳,人耳聽覺在高頻區是有倍數敏感度,對高頻即使不是很大聲,聽覺卻感到擴大感,超過2KHZ頻率以上,就會感覺很尖銳,耳朵會有排斥感有壓力,膜聲所增響的區域就是這類高頻,因此聽來笛聲很響亮

上海音樂學院陳明志教授也是作曲家談到,他寫的協奏曲一直無法讓竹笛完美諧奏,多聲部的笛聲聽起來總是不和諧,產生差頻合不來,也了解到問題點在笛膜

在樂團中笛子是多數的,不像在民間的小絲竹或獨奏,笛膜產生了諧奏上的很大問題,也在製作技術上也因為依賴膜聲而忽略了製作的科學精密度;不是將笛子孔封膠帶不貼膜就可以,笛子的製作需要更精良,八度音準精確,每個音孔都可以多諧聲波倍頻和聲,笛聲沒有笛膜一樣很豐富,自然的倍頻泛音列諧波之美才是王道!

製笛之道無他,歸合本自具足的倍頻泛音列而已,在沒有膜聲的干擾下,讓每個音孔的八度音五度泛音和聲群能一起發聲,它的音色豐富,音準穩定,受氣息影響很少,音色豐富而溫暖,更親近人耳有更親近人心,無膜的梆笛、曲笛、大笛,在樂團中成為最佳夥伴,沒有排它性,完美的諧奏

我的發明專利從沒保護,不是為了商業利益,只是為了公開、受矚目,這些年來已經成功的帶動簫的音色走向多重聲波,朝向良好性能與豐富音色的方向發展,更多製簫家一起走向明確方向,也普遍提升了簫該有性能與音色!如今希望製笛家也朝向研發沒有膜的笛子,呈現笛子該有的豐富音色與音準方向,讓樂器的改革大家一起努力!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4-1-2 07:55#4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熱烈討論

周文壕 笛膜改變音色擴大音量
是特點不是缺點
審美觀及性能要求不同
無膜笛是無法取代的
一味地朝向西方要求
喪失太多特點
37分鐘前來自手機 · 讚

廖錦棟 笛膜是特點沒錯!但它是樂團要完美拹奏的問題點,
因為多支有膜笛子和不來,這是存在的問題

在領奏或獨奏上它有存在價值,但不宜多數
28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笛膜若要在精確音準要求下,它確實存在著缺點
因為它的飄移性不穩定性
26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 1

周文壕 看功力
23分鐘前來自手機 · 讚

廖錦棟 樂團人數眾多,本身的結構就是需要現代美學,少不了和聲、拹奏,民族特色在所呈現曲風,但整體的和諧美感是普世價值
18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獨奏看功力,拹奏則樂器特性(性能)很重要,上海音樂學院陳明志教授曾實驗過,三把笛子做和音拹奏,誰吹都一樣合不起來
19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周文壕 那是硬把西裝穿在身上的緣故
能不穿襯衫打領帶嗎?
那是把民族器樂合奏硬是效法編制擴大到西方管弦樂團
19分鐘前來自手機 · 讚

廖錦棟 是的!小絲竹沒問題
18分鐘前 · 讚 · 1

周文壕 看取捨之間
17分鐘前來自手機 · 讚

廖錦棟 兩三把笛子要同時演奏問題就來了!除非線條多重不重疊或不和聲
16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當今的國樂團大型化,交響化,樂曲也一樣拹奏交響化,樂團指揮作曲家普遍是西方管絃樂背景,因此對和諧度與音準要求更高了,改革之聲響起,我只是提供我的專業領域供參考,找問題真正的關鍵所在
9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劉永泰 這還是必需回歸到一個老問題...

現代國樂團畢竟是模仿西方管弦樂團的型式組成的,論和聲的密度、織度,或聲部間的平衡、不同樂器間音色的融合,都還存在著一些問題。曾經聽過俄國大提琴演奏家與北市國的合作,除了音色無法相容,還有音樂語法的問題。

國樂器的特色就是音色,把音色的特點及優點發揮出來,不需要非得擴大成一個大樂團,搞成大樂團反而成了缺陷。因為會被拿來和管弦樂比較,一比就輸了。

個人認為,笛子沒有笛膜就不是中國笛了,那成了西洋笛;我想應該沒有人看過文藝復興時期的長笛吧?沒錯,完完全全就是無膜的六孔笛;這樣的六孔笛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有的是橫的,有的是直的。如今為了一個西化的樂團把笛子的結構一味的向西樂靠攏,是否這麼必要?我很存疑...

廖錦棟 我只提供在國樂交響化中所出現的問題癥結點的思考,至於要不要大型化、交響化,這個大方向不是我的討論範圍

鄭舜日 "談笛膜的成敗得失"
28分鐘前 · 讚

廖錦棟 順便聊一下:
早期我經常與老藝人一起玩民間樂,老一輩都是吹沒有膜的台灣笛,橫吹直吹都有,”橫品”與”佇(立)品”,傳統北管也是用無膜笛,學吹嗩吶用的台灣”吹教”直笛也是無膜笛
3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劉永泰 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將無膜笛當作一個新的樂器來看待,因為無膜笛用在國樂團將喪失原來笛膜音色的特色
11分鐘前 · 讚

廖錦棟 其實無膜笛是更早期的傳統,至少唐朝以前是無膜的(漢笛,骨笛都是沒有膜孔),半音階笛才是新樂器,對應越來越複雜的作曲方式
7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有膜笛應該是小絲竹或獨奏領奏的特色樂器,它本來在民間也是單獨應用為主
在幾秒鐘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還有一種已經失傳的台灣短笛,類似骨笛的也在近些年消失,用於視障者與閹豬者的信號笛也都是無膜笛
約於 1 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Eddie Huang 從音色音準和諧的角度來看,我贊成廖老師的看法。
我覺得笛子在大團合奏時真的蠻吵的~

順便聊一下:
早期我經常與老藝人一起玩民間樂,老一輩都是吹沒有膜的台灣笛,橫吹直吹都有,”橫品”與”佇(立)品”,傳統北管也是用無膜笛,學吹嗩吶用的台灣”吹教”直笛也是無膜笛
約 1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 1

劉永泰 所以,我覺得應該要將無膜笛當作一個新的樂器來看待,因為無膜笛用在國樂團將喪失原來笛膜音色的特色
約 1 小時前 · 讚 · 2

廖錦棟 其實無膜笛是更早期的傳統,至少唐朝以前是無膜的(漢笛,骨笛都是沒有膜孔),半音階笛才是新樂器,對應越來越複雜的作曲方式
約 1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有膜笛應該是小絲竹或獨奏領奏的特色樂器,它本來在民間也是單獨應用為主
約 1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還有一種已經失傳的台灣短笛,類似骨笛的也在近些年消失,用於視障者與閹豬者的信號笛也都是無膜笛
約 1 小時前 · 已編輯 · 讚

Eddie Huang 從音色音準和諧的角度來看,我贊成廖老師的看法。
我覺得笛子在大團合奏時真的蠻吵的~
約 1 小時前 · 收回讚 · 2

蔡振芳 大團.交響化的用無膜笛。其它使用有膜笛。各取所需.各有所長。如何!
31分鐘前來自手機 · 收回讚 · 1

Joe Lam 我得到的總論是:
傳統國樂團笛子合起來的聲是 ABC
現有些樂團/指揮/聽眾想要的聲是 AAA
老師只是向他們提供由 ABC 做到 AAA 的橋樑

個人有個人的選擇
當然有些人會愛傳統的 ABC, 那便要找回傳統的樂團, 也可向用 AAA 的樂團反映

這情況如 傳統膠卷 VS 初起步的數碼 相機一樣
其實各有各味道好處
要膠卷的味道, 便用膠卷相機, 不用向電子sensor 研發者投訴
如一起步數碼便被打下來不去研發, 那有今天的成就

註: 我是一個非常留戀膠卷相機味道的支持者
19分鐘前 · 已編輯 · 收回讚 · 1

廖錦棟 笛膜有它的傳統特點,有它的寶貝價值,用在對的地方展現它的優異之處,用在不恰當的方式大集合,就產生干擾;因此若大團方式是被需要的,那就採用無膜方式,就能解決大團的和諧度問題,當然樂器的音準精確度也很重要
6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 2

劉永泰 無膜笛少了笛膜的特色,難以和其他各式各樣的六孔笛區隔,若要顯現特色,就要在這個樂器上有新的發展。像廖老師的多重聲波共鳴特色,或是有專為這個樂器譜寫的新曲。
12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廖錦棟 我覺得吹奏語法與情韻、曲風等也可以展現民族特色的,例如日本的筱笛、能管都是無膜,印度班穌利也是無膜,但吹起來完全不同風味,更何況笛膜的獨奏方式還是維持著,更多元發展何樂而不為?

而無膜笛的音色表情很豐富也可以濃淡層次變化,樂句對偶音色差異,也可開拓另一條獨奏之路
2分鐘前 · 已編輯 · 讚

劉永泰 廖老師說到重點了!最重要是音樂的語法及風格的掌握,這才是吾人需要努力學習的地方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4-1-2 09:03#5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stuartljg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學習了!事物總是多面性的。傳統要尊重,要傳承,但是在樂團的具體環境下,或者針對某些樂曲,無膜笛無疑是有助於音色和音量均衡的。值得嘗試推廣!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4-1-2 10:14#6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最近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致力於改革樂團的樂器音域的平衡度及樂器和諧度、音準精確度等問題,
我受邀參與提供意見,後續也受訂無膜半音笛的製作,為了協助找到問題癥結點,我努力實驗笛子的
精確音準與豐富頻譜音色,並研究比對笛膜的震動特性,才提出如是見解供參考,怕空口無憑,
先提出要點,必要時我還會以實際證據供更明確參考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4-1-2 10:48#7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stuartljg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QUOTE:
原帖由 文松 於 2014-1-2 10:48 發表
最近台北市立國樂團團長致力於改革樂團的樂器音域的平衡度及樂器和諧度、音準精確度等問題,
我受邀參與提供意見,後續也受訂無膜半音笛的製作,為了協助找到問題癥結點,我努力實驗笛子的
精確音準與豐富頻譜音 ...
嘗試總是有益的,期待進展!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4-1-2 11:57#8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yuanchi
新手上路
Rank: 1



UID 38975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55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12-8-31
來自 台北巿
文松老師的無膜及有膜笛..都有十分良好的性能及特色..非常推崇!
2014-1-2 16:33#9
查看資料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謝謝!

製笛若像製簫一樣講究歸合多重泛音列諧波重疊,一切問題就解決了!

Gary今天來學習順便帶來一口兩身木長笛,一管是最早期的原始六孔加一鍵(尾指一個半音)管身,
另外一管是加了所有半音階的半音笛,但還是維持原來的六孔主音階音孔不變,由手指直接按孔

試吹這兩把價格不斐的作品,實測音準、共鳴深度與音域範圍,讓我對自己作品很有信心!


圖片附件: 02.jpg (2014-1-2 21:00, 77.28 K)



圖片附件: 03.jpg (2014-1-2 21:00, 99.65 K)



圖片附件: 04.jpg (2014-1-2 21:00, 64.36 K)



圖片附件: 05.jpg (2014-1-2 21:00, 70.26 K)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4-1-2 21:00#10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17  1/2  1  2  >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7087 second(s), 8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2 15:34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