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簫古調論壇 
»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RSS 訂閱當前論壇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18  2/2  <  1  2 
       
標題: 在琴簫引與風衣先生的製簫討論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製簫歸納為聲學或應用聲學,我認為不是那麼重要!那只是在學術上的分界,不是發表學術論文,我避免講太多理論,
不讓簡單的東西複雜化!我分享的製簫最關鍵核心是歸合多重聲波,歸合其頻率與相位,熟練吹奏比較不同歸合程度的簫,
不需借助儀噐也會分辨,這是經驗的累積與學理的輔助,逐漸掌握關鍵技術,避免了靠運氣與摸索;只要有一點聲波實務經驗,
相位檢測可以由複合聲波的波形與響應看出,但很重要的是客觀的吹奏氣息,緩急兼具的對比度與氣息角度,因為是由人吹的檢測,
吹奏的方式客觀程度與穩定度變得很重要,這也是我認為製簫的進階關鍵與吹奏基礎有很大關係,檢測儀器反倒是很簡單,
製簫的理論也不深奧,細微的突破會變成關鍵技術,其實在於吹奏的檢驗能力

我曾實驗過,幾把歸合程度不同的簫,讓人挑選,真正能察覺差異的人少之又少,即便是專業人士也一樣,
多數以自己的吹奏方式來驗證音準,經常為了配合對方吹法的音準,我需要將歸合的簫調離其吻合度,
漸漸濃淡音色美學被普遍接受與喜愛後,吹法改變了,連科班生都熟練於濃淡加壓,多重聲波吻合的敏感度高了,
漸漸的歸合程度也被重視了!

吹奏基礎若沒培養出來,好的簫是什麼性能可能也會因人而異,這也是我認為簫還正在萌芽階段的原因!

原理也不是不重要,製作的經驗需要原理歸納,找到精確道理與原因,那才能目標明確,把握理想結果.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0-30 10:29#11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風衣

吹奏能力固然很重要,但过于强调这一点,正是笛箫大师普遍挂名“监制”“精品箫”“极品箫”的滥觞,这也同样是那些批评“文松箫”只适合“文松嘴”言论的立论基础。以至于制箫的讨论总陷入“你吹的不如谁谁谁,哪制得了好箫?”、“你制不了好箫,谈什?#22768;学原理”、“你说你的箫好,我说我的箫好”、“名家多用谁的箫,就是谁的箫好”这样的口水纷争。

制作笛箫的核心问题,不过是实践经验和声学理论而已。吹奏的校验,技术上理应是第三方的“主观”评测,而这一“主观”评测,辅以岁月的考验,或许才能变成“客观”的评价。目前笛箫制作界的现状,普遍重经验而轻理论、讲理论而不学术。经验方面,不光是愿不愿意与人分享的问题,还有无法说清的“天赋”、“感悟”和“缘份”。理论方面,定义不明确、词义乱通感,讨论稍一深入,往往就无法自圆其说了。不把经验领域的简单问题复杂化,同样,也莫把理论领域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我的理解,这是恰当的态度。

而将“频谱分析”中的频偏现象,若视作“频谱包络”“波形”上的“相移”,这实际上反倒是理论层面将简单问题复杂化了——只要明白复杂函数之傅里叶展开的基本理念,我们就可以了解一个真相:这些频谱上的谐波,并非独立性的真实存在,而是可等效合成的若干分解项。数学上的这个“时域—频域”转换,级数之间不存在相位问题,只有角速度(或者叫频率)的整数倍跳变。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0-31 11:44#12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我不是要刻意強調吹奏能力,這是一個基礎方向認定,我深刻體驗吹法改變,朝向目標就不一樣,
好比我最近都吹超長低音管,不久前所製的這些極限長度低音管都需要再做調整,因為以前沒長時間練過
超長管,只是短暫試吹,長時間適應了低音的渾厚度口風後,就會發現原製作還有不足之處,還有進步的空間,
也是因為吹奏進步所帶來的製作成長.

我所說的客觀吹奏驗證,是很重要在"客觀"兩字,開口率不變下變化出口率來變化氣息速度,來檢驗高低八度,
所謂客觀維持也就是開口率的維持,因為開口率變化,即使簫音準很正常也會吹出浮動音高

樂器性能是很客觀存在,是可以檢驗的,透過實際應用來驗證,不是誰說了算!還好我不是閉門造車,
經過廣泛檢驗性能,能實際在舞台上發揮應用更重要;所有立論都可以驗證,有正確的吹法可以示範,
經過示範與指導後多數人很快就可以自己實現印證性能差異,透過力行來印證學理才有意義,不然會成為空談.
吹奏檢驗的重要性還是必備基礎,但也不是因能檢驗就能達到理想目標,那只是個最基礎中的基礎.

頻譜所能看的我十多年前就倡導,到後來我發現頻譜分析還是個粗步方向,進入深入之處,它仍不夠,
可惜我認為更簡單精確的相位分享,你認為是越複雜,你有你的立論基礎,你就用你的方法吧!
也野i以殊途同歸也不一定.  

我認為製簫方向應該明確化,目標在哪裡?目前有哪些問題,針對現有問題先解決,實際動手實驗,
若沒有力行,都淪為空談,實驗下去,大膽假設小心求證,原理是什麼?過程與結果是什麼?
掌握越完整後理論基礎也應該越清楚了!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0-31 11:45#13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引用:

[目前笛箫制作界的现状,普遍重经验而轻理论、讲理论而不学术。经验方面,不光是愿不愿意与人分享的问题,还有无法说清的“天赋”、“感悟”和“缘份”。理论方面,定义不明确、词义乱通感,讨论稍一深入,往往就无法自圆其说了。不把经验领域的简单问题复杂化,同样,也莫把理论领域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我的理解,这是恰当的态度。]


製作經驗上的"悟",領悟、體悟..確實很重要!我的經驗是製笛簫的原理很簡單!但實踐需要"悟",不是努力推敲學理來的!
經常是放空後的靈光乍現!這種體悟別人不一定能借用,有道是:走過方知來時路。悟來的也野u是道理很簡單的一句話,
講破無價值,沒有累積的經驗也無法派上用場,所以凡事沒有捷徑,踏實很重要,放空也很重要!

悟來的東西與原理其實是需要連結的,不然只成密招、絕招,那只是在一種狀態條件下有用,不同狀態又出現迷失!
常會出現很多覺得奇怪現象,也是因為沒有系統連結原理所致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0-31 13:36#14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以下是引用风衣在10/31/2010 4:04:07 PM的发言:

文松老师只要提供一张“相位”尚未调准时的测试图就可以说明问题了!

这个同声中不同谐波的“相位差”,虽然超出了我目前的知识水准和推理想象能力,但只要有一张波形测试图、或者测试原理图,大概还是能看明白的。技术测试也算是客观评测的一种,这应该不涉及制箫机密吧?

若不靠技术手段,微小的“相位差”只凭耳朵来分辨,那就不在普通人的能力范围内了。


一張圖沒意義,這還需動態吹奏變化,觀察聲波的變化形狀,加壓深淺的傅立葉狀態,雖然是很簡單的聲波,
卻有些know how,若對學理懂就了解,若不懂還是沒有意義!

熟練了相位吻合理想的狀態,習慣其加壓回應音色情形,基本上也可以藉由吹奏檢驗了解各音孔的歸合程度,
再透過波形的輔助驗證也八九不離十

試想頻譜分析藉由聲波分解倍頻分布狀態,觀察最原始的聲波不是更直接?只是須了解解讀方式罷了!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0-31 21:28#15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以下是引用风衣在10/31/2010 4:28:12 PM的发言:

经验有经验的厉害,理论有理论的前景。

讨论的重点,本不在“经验”与“理论”谁更重要。只是,制箫界普遍理论水平较低,而又各持一套说法,相互之间无法沟通。每一种说法,只要对相关术语深入考评,往往不能自圆其说。讨论到最后,实际上总是归结到“文字说法并不重要”、“制箫关键还在实证”,而这一“实证”,最终仍归结到“自我心证”。

不然,总是挂在嘴边的“声学理论”、“流体力学”、“相位归合”、“回压泄压”,就只是印证实践经验的一些名词而已。声学理论中的那些原理?弹性流体、粘滞流体、低速流体、高速流体?实测相位还是感觉相位?压强还是压力?气压还是声压?不深入研讨,虽然仍可以在经验的范围内凭感觉解决问题,又何必要挂理论的羊头?

这并非抠字眼、咬文嚼字的咄咄逼人。理论的探讨,应该有基本面上的严谨。就好像,陈正生老师的那些笛箫声学和工艺规范化的论文,以理工科的要求来看,连本科毕业论文的水准都没有,但已经是很有建树的行业范文了。


我認為理論若無法付諸實行,還是在論的階段,我沒想花時間繼續討論原理,原理有夠多的人可以討論,我比較重實際實驗,
做出能發揮效用的作品比討論更有意義!製簫沒有多深厚學理,只是勵行罷了!完成理想性能的樂器,而且不是偶然,
能一一控管一樣的品質,且規格不同,那才是掌握理論與實際的實現,即使是憑感覺能完成好作品,我也會讚賞!

不需談太多理論,把問體解決,實現理想目標最重要,而且不是一個人肯定,普遍的專業人士都肯定,那就不錯了!
即便如此,還有努力的空間,還有成長的機會,點滴寸心知!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0-31 21:30#16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風衣

多重声波的概念,其实是显而易见的。无论箫兄曾经翻译过的“尺八设计”网页,还是比较专业的音乐学资料(包括长笛音色机制、调音理论),都揭示过音色的主要区别,就在于谐波的组合。

弦乐器,由于弦的长宽比极大,基本上弦本身的发声几乎都是以基波为音高,N次泛音为成分的混合音,经由乐器材料传递、箱体共鸣染色,成就各种弦乐器的识别音色。

管乐器中,气柱长宽比远小于弦乐器的长宽比,而气体弹性的线性度,又低于弦之固体弹性的线性。加上开口部分的气柱振动,都会因声能量辐射引起的“同振质量”之牵引,从而拉低共振频率(即所谓的管口校正)。因此,气柱振动的N次谐波,往往并非像弦乐器那样精确倍频。这也是自古以来认为“竹声不可以度律”的物理本质。

基本道理无非如此!至于调试手段,目前确实主要还凭经验。工法手段有所保密,非常正常,但原理上的分歧,完全可以公开讨论。除非只念单词式地抛出些名词,基本理念的通达,只要粗通数理,所有工法间都是能够互通的。

确实,只在内径一两处下奶牷A虽然可以解决八度问题,但谐波中各倍频成分的校准通常是未顾及的。高低八度转换时,不改开口量、不改口风角度的强调,确实是有道理的。但“一个音”(无论是“归合好”的多重声波还是普通北箫声波都是复杂波,都不会如音叉那样纯净)中的不同分量间,居然可以有“相位”的问题,这显然是无视基本声学理论的经验之谈了!

如果总是说,懂的人不说也懂,不懂说了也白说,那等于啥也没说。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1-1 07:49#17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文松
管理員
Rank: 9Rank: 9Rank: 9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以下是引用风衣在11/1/2010 12:25:01 AM的发言:

但“一个音”(无论是“归合好”的多重声波还是普通北箫声波都是复杂波,都不会如音叉那样纯净)中的不同分量间,居然可以有“相位”的问题,这显然是无视基本声学理论的经验之谈了!

如果总是说,懂的人不说也懂,不懂说了也白说,那等于啥也没说。


大膽假設小心求證!所謂一個音其實是很多音的複合,當然不會如音叉般純淨,不過透過氣息的轉換,
它是可由接近正弦波漸漸轉換到複合多重的聲波,是多重頻率與多重向量綜合而成,其重疊度是有跡可循的!
我相信已經有人在實驗了!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0-11-1 07:50#18
查看資料  Blog  發短消息  頂部
 18  2/2  <  1  2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本论坛支付平台由支付宝提供
携手打造安全诚信的交易社区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4705 second(s), 7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4-12-22 16:18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