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
藝人藝事
» 東、西對唱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標題: 東、西對唱
殊生
新手上路
UID 6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54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6-19
來自 濁水溪畔
東、西對唱
在西方強勢的政治、經濟攻勢下,一般人逐漸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以為西方的文化是優質的,自己的文化則是次級品。
有一次聽到聲樂家簡文秀演講提到,大家不要以為「世界民謠」就多高貴,譬如說《散塔露淇亞》不就是那些賣麵的下里巴人在唱的歌嗎!?所以希望大家不要瞧不起自己的民謠。
民謠是一方人民的心聲,很難分高下,《散塔露淇亞》並不比《望春風》高明,《在那遙遠的地方》也不遜於《念故鄉》。
舒伯特、韓德爾、莫札特…等人是「偉大」,他們的某些作品我喜歡,但是鄧雨賢、楊三郎、王洛賓…卻能譜出貼近我心靈的歌謠。
我愛舒伯特,我更愛鄧雨賢,只因那是我感情的真正歸處。
2006-7-5 10:50
#1
飛飛
新手上路
UID 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607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6-19
來自 桃源
正視 殊生 這帖”東西對唱”有點嚴肅與複雜,~[
在西方強勢的政治、經濟攻勢下,一般人逐漸對自己的文化失去信心,以為西方的文化是優質的,自己的文化則是次級品
。]~>這段問題很複雜也很令人痛心.
音樂方面我想大多數人不至於瞧不起,牽涉的是”喜愛”/”不喜愛”(至少認識的人是這樣),鄉土鄉味本更能貼近人心,但久遠的東西會因時空隔閡而疏離/漠視,若非機緣接觸,可預估將逐漸失落更多東西………..
林深深幾許~ 天地這樣大~ 飛飛何所事~
2006-7-7 04:26
#2
殊生
新手上路
UID 6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540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6-19
來自 濁水溪畔
正如飛兄所言,只是喜不喜愛的問題而已。
其實我並沒有那麼嚴肅的看待這件事。〈或許寫得嚴肅了〉」。
音樂還是跟他的成長學習背景有關,布袋戲、歌仔戲…曾撫育我,我生命中有他的影子,但我卻不能要求沒有相同經驗的下一代去接受它。
音樂如同語言般,母親的「母語」,未必就是子女的「母語」。
2006-7-7 11:50
#3
文松
管理員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我們對音樂或歌曲的喜愛有濃濃的文化背景關係,
鄉土最親!成長過程中的記憶,有濃濃的親切感。
這些結合於生活中的音樂藝術,我覺得最真、最美、最令人感動的!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06-7-10 15:11
#4
飛飛
新手上路
UID 4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607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6-6-19
來自 桃源
~鄧雨賢(1906-1944)臺灣創作歌謠先驅,係桃園縣龍潭鄉人~
創作曲有20來首(29 ??),對我而言耳熟的歌曲:
*黃昏愁 (十八姑娘一朵花)
*月夜愁 (情人再見)
*望春風 (日據時代以來第一首被錄製成唱片的臺灣創作歌謠)
*雨夜花
*一個紅蛋
*媽媽我也真勇敢
*滿面春風
(*四季紅~我較不熟悉,其與月夜愁 / 望春風 / 雨夜花 合稱 " 四月望雨 ")
~有出版鄧雨賢音樂作品全集(29首) CD 可買~
*報給大家知*
[
本帖最後由 飛飛 於 2006-7-12 01:08 編輯
]
林深深幾許~ 天地這樣大~ 飛飛何所事~
2006-7-12 01:07
#5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 ...
論壇事務
> 活動預告
> 活動紀錄
> 樂譜資料
> 心情感言
> 雲遊閒心--遊歷,攝影,點滴
簫韻
> 製作交流
> 談簫論器
> 簫聲切磋
> 文松簫館
> 文松簫應用專欄
> 洞簫教學
古調
> 藝人藝事
> 南北管
> 祭典音樂
> 民歌古調
古琴
> 古琴專區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21635 second(s), 9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11-23 23:24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
界面風格
----------
donsi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