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遊客:
註冊
|
登錄
|
會員
|
統計
|
幫助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
文松簫館
» 文松簫新作品
上一主題
下一主題
628
30/63
|
<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
|
標題: 文松簫新作品
文松
管理員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DG唐口老桂竹
圖片附件
:
DG.jpg
(2012-8-8 09:46, 56.28 K)
附件
:
DG唐口老桂竹.mp3
(2012-8-8 09:47, 1.85 M)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32
附件
:
DG唐口老桂竹1.mp3
(2012-8-8 09:47, 1.97 M)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208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2-8-8 09:46
#291
stuartljg
新手上路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第一首自由閑情,聲聲沁人心脾;第二首吟詩風格一貫喜愛,唐口呈現更豐富音色。這支能看出是老硬骨。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2-8-8 10:05
#292
听雨
新手上路
UID 5483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1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2-17
來自 陕西.西安
回復 #291 文松 的帖子
这根管子一看就是铁骨。
听雨~呼竹
2012-8-10 00:06
#293
听雨
新手上路
UID 5483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1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2-17
來自 陕西.西安
回復 #280 文松 的帖子
绝美的两根管子。超级喜欢!!!l老桂竹的斑驳古朴,器型斑纹相当规整漂亮。红紫檀的红黑纹路缤纷自然,让人惊艳!我觉得红紫檀的叫:落霞!老桂竹的叫:抱縑I呵呵。期待箫声!!
听雨~呼竹
2012-8-10 00:16
#294
听雨
新手上路
UID 5483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1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2-17
來自 陕西.西安
回復 #243 文松 的帖子
浪客兄,自有了这根管子,在我跟前欺负我好几次了,老拿出来震我!
听雨~呼竹
2012-8-10 00:20
#295
听雨
新手上路
UID 5483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21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2-17
來自 陕西.西安
回復 #44 文松 的帖子
现在看到这张照片,恍惚已过载。。左一的CF已随我三载。珍视自己拥有的。。。感谢老师。
听雨~呼竹
2012-8-11 20:54
#296
文松
管理員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竹簫還是很受喜愛!最近陸續完成幾管竹製G調新作品
稍解磨木之苦!
圖片附件
:
DG0.jpg
(2012-8-13 07:59, 77.49 K)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2-8-13 07:54
#297
stuartljg
新手上路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竹斑和木紋一樣,各具特色,無法互相取代。可能每個愛箫者心中都有竹子情結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2-8-13 08:52
#298
文松
管理員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對我來說作竹簫與作木簫有不同意義,雖然磨竹簫是比較簡單一點,但要發揮每根竹材的條件,
製作歸合過程每一管都有很大差異,也很有挑戰性與成就感!而我的經驗在製作竹簫上已四十多年,
算很純熟了!
製作木簫是開創簫的另一視野,有人誤以為文松木簫也像是市面上量產的木簫,事實相去甚遠!
文松研發木簫,一樣多元發展,一樣以手工調製歸合多重聲波與共鳴性能,相較竹簫而言,
可以更完全自己決定任何方向,不須遷就現成簫材的條件,海闊天空任遨遊,雖然磨木簫(尤其檀木類)
比竹簫吃力很多,即使製作木簫以來已經傷痕累累,我依然會持續研發木簫,滿足自己喜愛與應用,
也分享喜歡的同好,也準備留些作品可以讓後人比對多元規格的設計與其結果音色與性能
那天與長笛博士交流吹管共鳴性能,木簫明顯突出了甚多,也是令人欣慰的結果!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2012-8-13 09:29
#299
stuartljg
新手上路
UID 810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916
閱讀權限 10
註冊 2009-11-5
贊同,總結一下老師所述:
竹箫在磨制方面較省力,但不省心,因爲材質沒有同樣的,不是簡單的模式套用和複制,要順著竹材來發揮其最佳效果;木箫雖費人工,但可以多元表達,彌補竹材之不足,開拓延伸新境界。材質可以重複,但是綜合外觀和木性特點,也不是簡單的複制或量産。
總而言之:不論木或竹,運用上等的工藝,秉承獨特的共鳴理念,延續不斷創新的信念,老師的箫每把都是凝聚心力和體力的難得作品,而非商品。
鍾期老去知音少
彈與秋江白鷺聽
2012-8-13 10:17
#300
628
30/63
|
<
<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
>
|
可打印版本
|
推薦給朋友
|
訂閱主題
|
收藏主題
論壇跳轉 ...
論壇事務
> 活動預告
> 活動紀錄
> 樂譜資料
> 心情感言
> 雲遊閒心--遊歷,攝影,點滴
簫韻
> 製作交流
> 談簫論器
> 簫聲切磋
> 文松簫館
> 文松簫應用專欄
> 洞簫教學
古調
> 藝人藝事
> 南北管
> 祭典音樂
> 民歌古調
古琴
> 古琴專區
Powered by
Discuz!
4.1.0
© 2001-2006
Comsenz Inc.
Processed in 0.031020 second(s), 8 queries
所有時間為 GMT+8, 現在時間是 2025-4-14 11:50
清除 Cookies
-
聯繫我們
-
臺灣古調
-
Archiver
-
WAP
界面風格
----------
donsia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