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松
管理員
UID 1
精華
0
積分 0
帖子 8610
閱讀權限 200
註冊 2006-6-19 來自 台北
|
左右手之持簫方式,確實是個人習慣使然,除非啟蒙有人指導。
就大家的習慣上(或早期南管是有規定右手在上?),我看南管簫友右手在上的有不少。
例如薪傳獎的蔡添木老師,南管戲家陳廷全先生。
不一定是南管,香港的譚寶碩老師,大陸的笛簫名家陸春齡也是。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南管演奏定位,簫在右邊,與左手在下的設計有關,因為簫墜攀繞手的方
向,左手在下,圓珠與結繩正好可以繞過正面。右手在下的繞法,就沒那麼順暢與美觀。
我覺得若右手在下,應該座位與琵琶互換會更恰當。
這是我認為手指原來的靈活度,與持簫的左右手有直接關係,若沒照這習慣,當然亦可練成。
隨這話題而分享看法,不好意思!可能將殊生兄的主題轉移了焦點,應該不是殊生兄語意不清。
關於裝飾音的處理,上把手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
簫與笛的不同,在音階處理上,簫比較含蓄,也比較平穩,傳統簫法中是很少用吐音,
而多半以領音、疊、打音來裝飾。利落的停止會以”引上孔收音”,達到收攝的殘響效果。
與上把手也有關係。
現在的簫曲不僅上把手重要,我覺得下把也很重要了!因為裝飾音不只上把無名指需要,
每個音孔也可能有裝飾或引顫音的應用,因此個別練習每個手指的獨立靈活性也都需要分別提昇,
我都利用平常練習,隨時可以單指顫動練習,日積月累後,就慢慢見到效果。目前我還在努力
小指的靈活度!
以上提供參考!
| 平生鍾愛風流古
會曲知音絃管鳴
淡看人間名利事
琴書山水寄閒情
www.donsiau.net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