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泉巡迴演出  廖錦棟

閩南風情  漳州師範學院交流演出 傳統唱腔比較

  3/23--3/28期間,我與內人參加了松山奉天宮南樂團的漳州、泉州、廈門的訪問演出活動。緊湊的行程,奔波四處表演出與交流,過程相當累人,不過順利的演出,獲得不少迴響與讚美,也備感欣慰!

  此行程我本已婉拒參與,主因公務繁忙,不便再出國多日﹔幾經卓聖翔先生的墾託,及奉天宮與泉州相關人士的邀請,後來勉為其難的參加。

  演出人員與奉天宮的幹部與家屬一行數十人,一開始的行程就不太順利,車行中正機場前,我們所乘坐的大遊覽車與前方小貨車發生追撞事故,折騰大家又搬移行李,轉到另一台車繼續趕路。由於選舉的關係,飛廈門的飛機都客滿,我們的首站先到福州。抵達福州已經深夜,機場與市區的距離又有數百公里,真是一趟漫長的旅程。不順利不僅於此,隔天從福州趕到泉州的高速公路上,車子又因為加油不純,導致拋錨路邊﹔司機忙著不停,大家擔心著當晚的演出,還好在電話遙控下修好了車子,繼續趕路。

天后宮首演

  還好能即時趕到泉州,石頭街的天后宮是第一場的演出,下車前就看到夾到歡迎的場面,鞭炮聲隆隆,熱情的人們、腰鼓團隊以輕快的節奏與舞姿熱烈歡迎,雖然趕了長途已有一點疲憊,看到這番熱情場面,讓我很感動。純樸的村莊,一張張誠執的表情,為我注入了表演的精力。

  我們在主殿上香祈求媽祖保佑兩岸和平後,就開始當晚的節目。由地主團隊演奏一曲後,我們的節目就依序展開。我的彈唱節目分成兩段,安排在唐詩南管與古曲清唱之後。

南音地主團隊開場,三琵琶演奏

 

  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的節目沒有全部演出,將南管譜演奏保留。節目進行中,兩位簫雅集論壇簫友趕來會面,我一面在節目空檔間與之交流。在節目結束後與簫友一同前往餐廳暢飲幾杯,並交流品簫心得。

  在廟前的表演是很典型的傳統表演型態,節目順序沒有很嚴謹的排序,也算正式演出前的排練,不過效果還不錯,從觀眾的掌聲與表情中,可以感受到受歡迎的程度。一個老阿嬤在節目結束後,前來握著我的手,不停向我讚美,我回答”是您不嫌棄”,她不停的說:真的!真的!...從她的表情與溫暖的手,我感受到知音的滿足。

拜會泉州南音樂團

  依循南管傳統,我們在正式演出前當天祭拜郎君,也順便拜訪奉祀郎君的泉州南音樂團。南音樂團的館址就是一座古蹟建築,古木參天,建築古老,很有傳統館閣風味。

南音樂團團長尤春成先生致歡迎詞           南音樂團交流演奏

回敬交流演奏             祭拜郎君

台北演出團隊與泉州南音樂團合影

 

泉州影劇院演出 

  這是一場正式演出,我們在拜會南音樂團後就前往表演場地排練。由於當晚的觀眾都是泉州南音界與文化界人士,可以說都是行家。我們很慎重地安排節目的連貫順序,與進出場定位等細節。

  我們一行的團隊數十人,不過參與演出的才十人左右,演出前觀眾已經坐滿席,泉州電視台主持人在後台穿梭,訝異演出團隊怎麼這麼少人?不過呈現出來的節目,從現場的掌聲與事後的交流中,獲得相當肯定評價。

  節目以四首唐詩南管唱開始,是卓聖翔先生的創作曲。我負責後兩首的簫伴奏。泉州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一面抽空錄製訪談節目。

  緊接是南管古曲清唱滿空飛、冬天寒與感謝公主對唱。我伴奏內人主唱的冬天寒。其餘由陳廷全先生主簫。

  月琴彈唱穿插於清唱曲之後,為使內容更平易近人,我刪去了古詩吟唱,直接彈唱古調。一把月琴一個人,舞台中燈光配合得相當有氣氛,我故意以一段彈撥前奏帶入氣氛,在弱音的月琴聲間,突然由後半拍起唱,一唱出第一句,嗓音馬上帶起如雷掌聲,現場的氣氛很快就進入了我的彈唱情境!

 

 

   

  一面演出,有空檔就一面接受採訪,主持人錄製了全程節目,並經由採訪來詮釋節目特色。對於南管的唐詩新曲與演奏古曲,我提出了些看法。其中問到我對演奏八駿馬古曲如何來詮釋、卓先生新曲的看法、台灣古調與南管的關係等等。

  兩首毛詩也是卓先生的新曲,由我伴奏簫,接續又演奏〔八駿馬〕與〔百鳥歸巢〕南管名譜,分別由我與陳廷全輪奏,兩曲銜接在一起的廈門法。

  第二段月琴彈唱安排在演奏曲之後,我簡短介紹其不同地區與時期的古調,及其吟唱特色,每一曲結束都有很熱烈的回應。我也感受到觀眾的親切與熱情!

  最後一曲是台灣風光,我以品簫(竹笛)伴奏,在輕快活潑的氣氛中結束這場演出。

研討與交流

  演出後的隔天上午,舉辦一場南音發展的學術研討會。諸多學者發言肯定演出的內容豐富,又具有創新意義,為南音的發展方向提供一個好的示範。也肯定卓先生的創新曲風,與唐詩的結合,適合小學生教材,有利於推廣。

  我本來準備了一篇台灣吟詩、念歌、唱曲等唱腔比較論文,並準備即席吟唱比較,因為主題不同,因此發表了我對南音的發展看法,提出欣賞人口的推廣、教育體系的建構、廣為利用網路之便捷與深入年輕族群、還有南管表演豐富化與精緻化的看法。

  我對南管精緻化提出音律的建立,精準的樂器協調音準,讓南管音樂有量好基礎,這在台灣已被重視。另外在豐富化方面,我提出維持原來幽靜質感,增加低音簫,或導入唐口簫來豐富南管音樂特色。而不是加入大提琴、胡琴、洋琴等西化或民樂化的路線。

  在石獅日報的記者採訪中,我比較了台灣與泉州在南音發展與改革上的方向差異,泉州以舞台的聲光的華麗為改革與發展方向。台灣以古典優雅,維持傳統特色為改革方向,例如:漢唐樂府與江之翠樂府等,都維持傳統精神,舞台效果以優雅的古典舞姿,例如梨園舞步,或古畫中夜艷圖等為主題,南管音樂為背景,充分展現古典之美。另外在曲目創新方面,也維持傳統曲排,譜以唐詩宋詞等,一樣是上四管演奏,與泉州的大提琴等西化和聲相去甚遠。

  發展方向見仁見智,我個人是偏愛留住傳統精神,展現南管的特質,莫因改革而失其原味。也有人認為該多採現有樂器之所長,融入於合奏中豐富呈現的效果。

 

文化局長宴請團隊

南音樂團洞簫專業王大浩與我討論音律與曲風詮釋問題

南音樂團團長席中表演一段戲曲  來自南京的徐立梅老師唱一曲崑腔

我吟詩一首回應

 應大家要求再彈唱一曲勸世文

漳州師範學院交流演出  閩南風情

返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