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P3音樂試聽 講座及演出
台灣流傳著俗稱歌仔調的歌唱曲調,它是一種活的旋律,唱者根據詞句而行腔做韻旋律隨著語音而變化,以七字調、都馬調、雜唸調、江湖調等為代表性。這樣的曲調之美在於閩南語本身具有音樂旋律,歌仔調的重要精神是語言與音樂的結合,這一點是台灣傳統歌調的美感與生動之處,即興唱來,有戲曲內容,有生活甘苦,有忠孝結義,有深情故事 ,值得再三品味。
這裡收錄民間藝人的採集樣品,有歌仔調,有部分北管戲曲,也有通俗音樂(八音譜)等,都是鄉土原味。
文松一人反覆彈奏各種樂器錄音 |
|
龍山洞採集 |
慢頭接四空北仔 (南管高甲調) 西皮(北管戲曲) 流水(北管戲曲) 哭調仔 陳三五娘(何老先生唱兼月琴筆者廣絃) |
台灣歌仔學會87年演出錄音(作者主吹管) |
台灣歌仔學會2000年錄音:亂世兒女(林澤源主任編劇,作者主彈撥吹管) |
對風入松的眷戀
孩提年代印象深刻的傳統布袋戲,最令人懷念的是其配樂:風入松,其風入松是北管的"倒頭風入松"。常常與老一輩藝人開玩笑,真厲害!風入松熟到倒過頭來演奏,其實倒頭風入松是風入松的變調,轉換成la調式的旋律。
為了尋訪兒時記憶的揚名中部的南投新世界掌中劇團的國寶級藝人:陳俊然老先生,曾經在數年前春節假期返鄉時前往其南投"新街"住處,詢問之下才知老藝人身體欠安,在南崗親人住處養病,乃按線索尋訪,找到住所,可惜沒遇到其本人,只看到門前破舊的超大型揚聲器音箱,依稀聽到布袋戲的樂聲揚起...
後來家兄在竹山為我買到俊然先昔時錄音帶,乃視為瑰寶帶回存檔,日後在北管社團中,讓我最鍾情的依舊是"倒頭仔",在此將南投新世界數十年前的錄音片段提供參考。陳俊然有個故事流傳在中部,傳說他出生時父母去相命,命相師說這孩子將來一人說話萬人聽,以為是真命天子呢!果然長大後技藝超群,中部廣播節目經常可以聽到他的布袋戲,他的唱片作品堆起來比他還高,如今他的後繼有人,徒孫沈明正已經傳承了他的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