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器教學

月琴 工尺譜 椰胡 大廣絃 洞簫  南管樂器

彈唱教學影片

月琴   樂譜  文松獨創軟弦月琴彈奏:清響 對吟

姿勢

月琴的彈奏以左向斜抱方式,左手按絃,右手持撥片彈奏。右手持撥片方式以母指食指中指三指捏住撥片,彈撥琴絃時使撥片與琴絃成傾斜約十度角彈撥,往下為彈,往上為撥,各有聲音,來回方向同時應用。

撥片與琴絃的接觸點是在撥片的尖端,尖端稍微傾斜,讓撥片與琴絃不是平行(上方偏右)是有利於快速彈波時的順暢度,傾斜太多會讓琴聲不夠俐落。彈撥的作用力在手脕的搖動,整個手臂需要放鬆,有助於快速輪音時的順利。

左手按絃以指尖按絃,手指是立起來姿勢,按絃位置在近品相的上方處。按絃的手指子線是以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輪流使用,依據把位的音階方便為主,拇指偶而在母絃的第四相時需要按絃,為了兩絃同時撥出聲音,母絃第四相與子絃空絃同音。或節奏滑音時應用雙指(拇指食指)滑動打節奏,其他很少用到拇指。

       

彈撥練習一   彈撥練習二(歌調前奏)  彈撥練習三(間奏)   

  月琴自彈自唱容許樂器偶而留白,必要時須加入配音。一面彈唱不免分心,需要經過練習與適應,筆者以伴奏居多,很少自我彈唱,錄製純為提供參考用,唱詞採自王振義老師所編寫新白蛇傳劇中許仙唱段。

彈唱範例二(思想起)茶歌(吟詩與七字調)

音階

月琴的空絃定音在內台戲是AD,在民間或外台戲都降一度或降小三度,普遍定音為GC。

常用曲調有四種,士工管,合X管,上六管與X士管,管門是以頭手殼子絃的空絃音位取名。

士工管

士工管是殼子絃的la  mi定音,就是最常用的歌子調模式,沿用南管四空管調式,在大陸也將七字調稱為四空仔,其音高1=F,外台戲1=bE。

月琴在士工管的定音內絃是3外絃是6,內絃依次為#4(第一相),5(第二相),內絃第一相為7,第二相為1,第四相為2,第一品為3.... 依此類推。

合X管 

合X管椰胡定音為so re(52),是大調或倍士調的音高,類似南管五空管調式,因此大調在大陸早期被稱之為五空仔。其調高升高士工管一度,月琴的空絃定音是25。調高1=G或降一度的F。

上六管

上六管是合X管的反管,因為上六的六是5的音,與合X的合(低音5)是相同的音階。上六管定音是15,調高為d或降一度的c。與南管的倍思管相同。

月琴在上六管時空絃音階是51。用於哭調時,或牽亡調也是應用上六管調式。

X士管

X士管是士工管的反管,共同音是士(6),與南管的五六四X管一樣,調高為1=c或降一度的bB。

月琴在X士管時,空絃定音是62。

關於反管

民間音樂中不管拉彈樂器,音階範圍多半只用一個或兩個把位,因此利用樂器音域的互補功能,容許音階遊走於高低八度間的替代音,音因此演變出極為特色的合奏型態。因為不同樂器的音階領域不同,演變加花型態後,成為獨特的旋律,合奏後聽起來生動活潑,絕不是齊奏音樂可以比擬。

反管是在樂器間轉調的應用,其原始型態為大廣絃是殼子絃的反管,三絃與月琴互為反管,其現象是大廣絃外絃定音與椰胡相同,大廣絃延伸向下到內絃低音域,椰胡延伸到外絃的高音域,這叫做反線,一個在內絃,一個在外絃,互補合奏就好像有三條絃一起合奏,高低音處有兩個八度在共鳴,而且各自加花時增添出五聲音階旋律,時而穿插,時而和絃效果,時而合音或高低八度,成為獨特的音樂風格。

工尺譜

有人問到同樣是文字譜─工尺譜,為何南管北管的譜會不一樣?

南管譜與工尺譜不太一樣,主要是南管譜是固定調制,工尺譜是首調制,因此其音階代表會有所差異,我個人認為它是同一來源,只是應用的不同。

固定調制的記譜沒有在一組音名中以升降音來轉調,就像南管有倍士正士,倍x正x等半音差異,當調式變化時,就固定有幾個音需要升降,很像五線譜。

首調制以唱名來記譜,轉調時標明調高,整組音階往上或往下調整。北管以吹管的全按音為變化升降轉調,例如:閉(hium)工,就是全按當mi,閉上,就是全按當do,以此類推簡譜的1234567就是是:上X工凡六五乙上,低音的56是合士,高音加立人旁標示以分辨之。

南管以工為基音,主要是洞簫的筒音,若以四不應管為例,其五聲音階之調高為bB,洞簫筒音為mi,就會符合工尺譜音階,上,尺(X),工六,五(士),乙,上.因為南管是固定調制,因此發展出正X,倍X,倍思,四空六,五空六等等半音變化類似五線譜。北管系列的工尺譜是轉調制(反七管),以五聲音階唱名定義,類似簡譜。

傳統音樂中,使用工尺譜所紀錄旋律,都保留一定空間給演奏者發揮,譜中紀錄的旋律只有骨幹音,因此在學習過程中需要(唸譜),跟隨老師”過嘴唸”,經過老師示範唱腔旋律,有很多音符在唱腔中,例如旋律中的轉折,迂回,過路音等等潤腔加花旋律多用”阿”來帶過,初學者需要熟唸譜後,完整的旋律才出現,因此若只是按譜演奏的方式,就無法表現出韻味。且不同師承有不同潤腔或加花模式,因此可以看到傳統音樂有豐富的演藝性。

二 椰胡

拉絃樂器的原理都一樣,在於擦絃出聲,右手拉弓,左手按絃變化音階。拉絃樂器沒有品相位置,音感是很重要的條件,若音感不佳,最好就別學拉絃樂器,有道是:年簫月品萬世絃,若先天音感不好,拉絃真的就很難學好。

推拉弓法

練習拉絃基礎首重右手弓法,琴聲完全在右手的控制,包含擦絃力道與推拉弓的速度,有微妙關係,首先需要連練習推拉弓的平穩與均勻。

傳統樂中很少用到快弓與顫弓,不過有些輕快的曲子,例如快七字,仍然有快速轉弓音符的必要。基礎先將長音拉得平穩,慢弓一弓拉到十秒左右,練就穩定弓法,注意推拉角度維持一直線進行,用到滿弓範圍,切忌只用半弓。

按絃

音符變化完全在左手,手指以指尖按絃有利於音準的控制,也可以延伸換把的應用,雖然傳統樂不太需要換把位,不過換把能力是拉絃必備基礎,學會可以不用,沒學不能說換把不對。

按絃的音準需要在學習一開始就注意,可以對著調音器校正自己聽音能力,隨時注音音準的正確。

椰胡的調式是以空絃定音,63為歌調常用管,52次之,依序是15,26,反管應用時會有37,41等。

吟柔與顫音

在台灣傳統樂中,擦絃樂器在手法上有其獨特的地方,風味比較粗曠或哀怨。長音的處理上吟柔方式是以按絃吟柔,與胡琴手法不同,在加花上也經常用到顫音的跳動指法,甚至長音也以顫音加花方式。

三 大廣絃

大廣絃與椰胡定音成反線關係,因此在指法上有所不同,當殼仔拉63時,大廣絃指法是26,當殼仔是52時,廣絃是15,依此類推。

大廣絃的按指為了讓聲音渾厚,使用指腹按絃,傳統藝人的習慣都是以手握式按絃,若習慣以指尖按絃也不是不可,在風味上有點差異。

大廣絃的音域主要發揮於內絃,235的音階,與外絃空絃的6,在歌仔調上是重要音符的搭配,尤其23,的應用很多,出現渾厚的低音效果,是廣絃的特色所在。長音的處理上,按絃張力的波動音也是扣人心弦之處,按絃的手指好像按動著聽者的心坎。

返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