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管舊事

        古老的樂種傳承至今,它含帶著深遠的文化。一些陳年舊事,在我所交往的前輩們的口中,是一段段的故事,聽著聽著,或寫在留言板話家常,或隨著時間而忘記﹔想想這也是重要的南管史料,趁著最近的走訪,把一些文物和人物做一點紀錄,眼看前輩們年年減少,能留下的資料也逐漸減少中,再不做就有點來不及,不過能開始就不晚...  廖錦棟2003/6

台灣南管歷史人物林紅

        前輩門口中的”紅先”是台北”聚賢堂”的館主,也是北部南管的重要老師,諸多著名的曲腳都是其門生,例如:法主宮館主陳梅、閩南樂府曾玉、華聲社江月雲、著名南管琵琶手尤其芬(已歿)、閩南樂府元老吳添在等等,甚至遠在廈門集安堂亦有其門下。特別是他教導藝旦,成為日據時代盛極一時的藝旦南管。也為女性在館閣唱曲,開啟風氣之先。

        林紅生於明治24年(1889)12月的大稻埕。父親林福榮,是大稻埕碼頭的海關檢查員。紅先本名林籓塘,五兄弟中排行老么,也是兄弟中唯一不愛讀書的孩子。從小聰明靈活,遊蕩於大稻埕,並懂得做生意,要求母親煮粿條讓他販賣。後來愛上南管,熱衷於弦管,並遠聘廈門的老師教導,也因此荒廢了生意而事業失敗而遠走他鄉。他流浪到南部之前,未婚卻已經認養了一個女兒(這位謝家的千金,後來由紅先教導,是北部女曲腳的第一人),當時委託其母親扶養,後來他生意失敗隻身流浪到南部,也因此他窮則變,開始教藝旦彈唱南管。一直到在南部結婚,嘉義大地震後才搬回台北。據說他教藝旦南管的收入比總督還多。

        藝旦唱曲在日據時代很流行,但不被館閣所接受,南管人很清高,下九流與女性是不能進入館閣,傳統的曲腳一律是男性。隨著時代的變遷,藝旦的曲藝唱得細膩情感與藝術,漸漸引起重視,不少南管人的妻女漸漸加入學習南曲,也因此改變了南管的文化。

        當時藝旦館有唱南管也有唱北管,賣藝不賣身的藝旦以藝術討生活,算是專業的藝術表演者。藝旦館有各種曲牌的木牌讓客人點唱,還真是曲”牌”呢!

林新南老師

        林新南是林紅的後代, 1931出生於路竹大社  ,紅先流郎於南部時結婚及領養的兒子。從小耳濡目染南管卻不喜歡,直到中老年時才漸漸喜愛。當今是北部重要的曲師,他曾經教導筆者唱一曲”赤壁上”,算是筆者的老師,經常一起和樂。他也曾經支援漢唐樂府,遠赴歐洲各國表演。目前保留著先父所遺留的文物,幾天前我去拍攝,他感嘆有不少被學術界人士借走多時卻遲遲不見歸還,可惜我沒法拍到還有”先賢錄”,手抄曲譜等。

   

古譜 許啟張抄本

 

古譜 林祥玉抄本

       

 

古典精細的老拍板,拍聲如雀,令人愛不釋手

 

新南老師特別將先父所遺留的琵琶落款”思親”,其音色甜美

 

聚賢堂郎君祭典的收支紀錄,日期寫著民國53年

  

百年二弦,音色纖細,造型也相當精緻,經常被借出錄音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