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大曲風格

南管音樂曲調給人有特殊的感覺,在旋律中跨越傳統音樂五聲音階的模式,使旋律模式變化寬廣,保有古樂犯調之風,與簫管特性有相當關係。

在王耀華,留春曙【南音初探】中提到“同均三宮”的理論,說明南管音樂上,跨越兩個或三個不同宮系的五聲音階。筆者認為此現象與洞簫有很大關係,筆者曾在【南管曲牌大全】下集中,以一篇〔天籟之音、簫韻之華〕論南管音樂風格;認為南管音樂乃發揮簫之極致表現,尤以五空管更能代表,因此“南管,簫韻之華;五空管,南管之華也”。

 

犯調與轉調

南管使用的琵琶工尺譜,以固定調式,表示典型五聲音階,但其五聲音階在四空管與五空管中,有不同八度間,固定轉調的現象。

四空管的第一、二個八度F為宮的五聲音階,在第三八度的極六音,並不是原來四空六的高八度,而是降了半音,此原因是簫的關係,在南管簫音階中,並沒有四空極六的音階,當然只能用極六取代,此情形使四空管在高音域時有轉向c為宮的轉調現象,另外在最低八度的四空六在音準上,雖然以蓋下一孔,其音階仍偏高,因此實際在四空管中很少出現低音四空六,此現象也造成四空管音域有較高亢之感。

五空管在中高音域以G為宮的五聲音階,但在低音域時,轉向以C音為宮的五聲音階,因為低音的X,低了半音。此現象可能是因為五空管是南管的主調,五空管的音域範圍,幾乎應用了所有簫的音階,例如在百鳥歸巢、八駿馬等譜中,還加入倍思管以D為宮的五聲音階,即所謂“同均三宮”的現象。據筆者吹奏經驗,四大譜(四時景,梅花操,八駿馬,百鳥歸巢)均屬五空管,聯奏過程中,洞簫旋律幾乎涵蓋了的所有音孔音階,可見五空管旋律乃發揮簫之極致表現。

除了在一調中以雙調遊走於不同八度外,南管曲中也常有轉調的特色,例如“落倍”即是轉入倍思管,還有“中滾十三腔”,在一曲中遊走於不同曲調,和諧轉換,使曲調之多範圍變化,其應用也被移植於歌仔戲中,例如:以倍士(或大調)起唱是G宮系,轉七字仔,為F宮系,若再落大哭調,又轉入C宮系。這樣的轉換過程中,對勻孔簫而言,直接轉調無須更換樂器,使樂曲整體連貫完美。

 

大三度曲折

南管音樂有另一特殊現象與簫有關的是,大三度與大二度之曲折;在洞簫引腔手法中,最常見的是以高大二度的顫音起音,之後轉長音,再與與琵琶同時落主音;或顫音轉長音後落下低大三度音,然後才與琵琶同落主音。而在旋律進行中,簫弦的旋律在搨音中也經常過高大二度音,或過低大二度音,或與大三度並用。在實際的吹奏中,這樣大二度大三度的旋律,已成南管曲韻的特色,在【南音初探】中第三章,詳述有關多重大三度並置。

而實際此特色的形成,是在簫吹奏上,只是鄰近音孔的應用,往上多翻一孔,或往下多蓋一孔,很自然地自然產生這樣的旋律特色。這樣的手法中也使簫的弦律,偶而會用上五聲音階所沒有的特殊半音,而讓旋律脫離五聲音階範圍。

 

五聲音階的延伸

南管琵琶的彈奏,依五聲音階模式,在每個八度音間只有五個音,若以典型五聲音階代表,五空管在琵琶第一弦上,分別是1=g的56123音;四空管是1=f的61235;五六四X管是1=c的23561音;倍思管是1=d的12356音,可以說是很典型的五聲音階旋律,但實際演奏中加入洞簫後,卻脫離五聲音階範疇,音為琵琶的骨架音雖然在五聲音階上,簫弦加入的旋律音卻不受五聲音階的限制,尤其簫的音階在指法變化中,加入了非當宮系之音,這樣的現象是南管特殊之處。其旋律格局不受五音所侷限,更有大曲之風。

例如五空管的“X”常以全放X做過路音,或做引音,全放X在五聲音階上是#4,打X時也出現這樣情形。

同樣以骨架音記譜的部分北管曲牌,尤其在散板的吹場,記譜也僅紀錄“音骨”,吹嗩吶者須要自行依據鑼鼓節奏“加肉”“加皮”,其所加之音卻不離該宮系之音,仍維持五聲音階之平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