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洞簫對南管音樂之影響

南樂中的洞簫在整體旋律的完成上,扮演極重要角色;有人稱之為“南曲之魂”、“傳心之器”。吹簫者在琵琶工尺譜的骨幹音的架構下,簫弦法有相當的空間可以靈活發揮,與二弦共同將旋律完成,而二弦主要在於輔助簫聲;因此,不同的吹簫者會有不同的引腔度曲手法,相同曲子亦可能因吹簫者之不同詮釋方式,呈現出全然不同的風味。

    本文從琵琶與簫音律的互動關係、洞簫吹奏手法及本質特性上,探討洞簫對南樂之影響,包括在管式、旋律特性上所產生的結果。

1.音域範圍與調高

洞簫的音階,由d到b2,跨越兩個八度及一個完全五度音;琵琶也根據洞簫的音律範圍定音,由最低的低工到最高的極X。可見南管音樂之音域範圍以洞簫為基準。

在絕對音高方面,如前所述台灣南管的絕對音高,高於一般音樂(a=440hz)定音之五十音分到一百音分(約a=450-466),據筆者對黃鐘之長九寸的實驗,其閉孔吹出之音高為#d,相近於現今台灣南管之工音音高,若開以吹口,吹出音高為c。另外再實驗倍黃鐘之長一尺八寸之管,開以以吹口,所吹出音高約在#C音;洞簫屬於開孔樂器(見趙松庭【笛藝春秋】),開以吹口後,與原來閉孔吹音會有所差異,若要維持與閉口的九寸黃鍾音高相同,則需加開定筒音之鳳眼之音孔,使音階升高;或許這是鳳眼之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