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各式洞簫

.古簫

唐尺八

據舊唐書•呂才傳:「能為尺八十二枚,尺八長短不同,各應律管,無不諧韻。」因此推斷為唐朝呂才所創。其“尺八十二枚”,可能是有十二支不同音律的尺八簫,可吹出不同的宮調,那就有如現今的日本尺八由一尺三寸到二尺四寸,計有十二支不同音高的尺八。或也有可能是十二支單音的排簫。

日本正倉院所收藏的唐尺八是六孔尺八,除了長度略短外,與南管洞簫完全相同。其長度有34.35、38.25、43.7、36.1、35.2、39.3、40.9公分等等不同尺寸;就此推論,很有可能唐尺八有多種尺八長度以配合不同音律。

 

宋尺八

流傳到日本僧人修行中的“普化尺八”,即是宋尺八。與宋•陳暘《樂書》中載五孔尺八規格相同。日本五孔尺八開孔發音以五聲音階為主,只有小三度及大二度音階,轉調或半音階須以度蓋半孔指法或俯仰吹口角配合。

.日本尺八

日本尺八沿襲宋尺八的規格,也許是因為應用於佛教修行者之打坐方便,日本尺八少了鳳眼兩孔,可使簫短一些;日本尺八無鳳眼,筒音之定音完全決定於簫之全長。

日本尺八有:

一尺三寸,筒音定音g

一尺四寸,筒音定音#f

一尺五寸,筒音定音f

一尺六寸,筒音定音e

一尺七寸,筒音定音#d

一尺八寸,筒音定音d

一尺九寸,筒音定音#c

二尺  ,筒音定音c

二尺一寸,筒音定音B

二尺二寸,筒音定音#A

二尺三寸,筒音定音A

二尺四寸,筒音定音#G

 

一尺六寸管以下,音域太高,聲音尖銳;二尺以上,孔距太長,按指困難,因此常用之尺八簫,以一尺六寸,一尺八寸,二尺等。

日本尺八簫在吹口上與一般簫不同,鑲上一片牛角,使外切型切口硬度加強,吹口半徑大,利於俯仰吹奏調整音高。音色上多出吹氣聲的諧音,增加空靈之感。虛無僧用於修行中吹奏,有“吹禪”之稱。

日本還流傳有短簫名“一節切”,使用一竹節之短管,一樣是前四後一的開孔,音域較尺八高。一節切流行於1871年普化宗虛無僧條例廢止以前,平民被禁止吹尺八簫,尺八簫為虛無僧專用法器,一節切是當時民間取代尺八的樂器。

尺八在日本分為最早其發展的『明暗流』、1751年後發展的『琴古流』,及1896年後發展的『都山流』。在吹口(歌口)鑲牛角造型有圓弧形及三角形不同外外,竹材選擇上圓、扁、曲、直有不同偏好,其曲譜也不同。

唐朝傳入日本的管類樂器,還有篠笛(橫吹),日文發音SHINO,與中國竹笛不同的是沒有笛膜,中、低音笛含竹根部。有六孔(中音),七孔(高音),八孔(低音)三種。篠笛筒音c2或d2,中音篠笛筒音c1或d1,低音篠笛筒音定音g或a。

.南管洞簫

規格

南管簫繼承了唐六孔尺八之制,前五孔,後一孔,筒音以兩孔“鳳眼”定音。南管對簫的規格還規範十目九節、尺八長、三目鳳眼、五目開音、一目兩孔、十目開竅等等;規定鳳眼位置須開在竹根部第三節處,隔一節之後(第五節)開前音孔,一節內有兩孔,直到第六孔的後孔,隔了兩節才是山口開竅(吹口)。

南管簫規範開孔的竹節位置,因此合音律又合規格的簫竹難找,一支合律又合規格的洞簫彌足珍貴。因此後人多不再規範簫長一尺八寸,只要求竹節開孔合乎規範及合音律而已,因此現有簫中有長一尺九寸,或兩尺者普遍使用,只要鳳眼與吹口間距離維持一定,長簫音高一樣合律,因為多出來的是鳳眼與尾端的距離。


南管簫規格一目兩孔除了美觀外,也合乎手指持簫之自然位置,若竹節偏上或偏下,會使按前下孔之手指,須跨越竹節,影響手指靈活度,尤其最下方的第五孔,是以右手無名指與簫約成45度角跨越竹節,竹節隆起高點會落在無名指之關節處,阻礙按孔之順暢。

          圖一 持簫姿勢與竹節關係

吹口方式與音質特性


南管簫講求音色厚實、純淨;吹口多開以V字形,俗稱“雞嘴”方式,其特點是音量稍低,簫音共鳴聲純,氣聲少。由於其內部尖形斜角延伸入簫內壁中,有利於極高音之泛音控制,在經驗上,V形吹口比U形(俗稱鴨嘴)吹口更容易吹出極高音。以上論點是筆者曾經以同樣竹材,分別實驗不同吹口形狀,所得之結果

圖二 V形南管簫音波純淨   圖三 U形國樂簫有氣聲諧波 

   

 

 

 

 

 


       四 尺八簫的氣聲諧波更大   圖五 琴古流尺八吹口

 


再就物理現象上,U形吹口其吹口圓周較長,入氣口弧度與吹氣成一風阻係數,因此竹管共鳴聲中含有風阻之氣聲;另因其U形開口扇狀,面積比V形三角面積稍大,音量也會稍大。反觀V形吹口,其V形造型與入氣有導引效果,因此風阻低,氣聲因此減低。在音量上,南管音樂有靜謐清雅特質,各樂器音量求和諧,因此簫音量不須太大。風阻係數最大的是日本尺八,因為其吹口弧度大,鑲上硬質牛角的切口薄,風阻加上吹口共振,其氣聲諧波極大。


南洞簫的吹口部分,大陸與台灣有些許不同;台灣簫規格十目九節完整,吹口在節外,不能破節;大陸簫吹口多在節內,在第一個竹節破以缺口作吹口。節內與節外的吹口,在口風控制上有些許之差,因為竹節有一弧度,節內吹口正好在弧度上,因此口風稍前;節外開口者,吹口外徑筆直,甚至微微向內斜,因此口風角度稍後,若比較日本尺八,其外切式吹口,口風角度則更後。

 圖六 UV吹口比較      圖七 節內節外吹口角度比較

 

簫竹

南洞簫所使用之竹材俗稱“洞簫竹”,有桂竹、石竹及孟宗竹。在台灣多採用桂竹,在大陸多採用孟宗;簫竹需要竹節較密之竹,且需要五到十年以上之老竹,其硬度較高,發聲結實渾厚。古人採竹圍三寸,今以直徑約3到4公分,實際孔徑約2到2.2公分,直徑愈大,吹口與鳳眼孔距要愈短,才能合律,否則筒音愈低。

採竹須在寒冬之際,避開竹筍生長期,竹材結構最佳,也可避免蛀蟲。處理過程經鹽水或(蘇打水)煮過;經數月風乾過程後,再經小火烤,調整彎曲並使竹材內部水分、油脂及雜質蒸發,此過程使竹材硬化,對簫音之堅實度有幫助。

竹材外表表層有保護材質,竹材密度以外圍為最高,良好的簫最好不去皮,保持其自然之美,但竹材經年累月,在山林中日曬雨淋,或摩擦,或虫咬,外表能維持完美的不多,難怪時下的簫,多過去皮上漆的美化過程。

簫竹之內徑影響絕對音高及八度音之音準,理想簫竹內徑是由吹口處平行至最下音孔後遞減到簫尾;若簫腹(中央處)隆起,比吹口直徑大時,則簫音在第二八度之絕對音高將會偏低。

 

.琴簫

琴簫是配合古琴合奏的簫,外形細長,中孔徑約1.7-1.8音質輕柔,音量較小;開孔有八(前七後一),合乎十二平均律音準,常用可轉五個調。

在竹材上,琴簫選用輕質的紫竹,鳳眼到管尾保留很長的竹根部,增加共鳴之低沉,因此琴簫總長度有七十公分以上。

 

.國樂簫

民間流行一種洞簫,類似南洞簫,U形吹口,沒規範竹節,勻孔開制,用於廣東樂、江南絲竹及民間音樂等,其音律有保留傳統樂十二律與七律折衷後的“乙凡中立音階”(音律中詳述),或有典型七律制開孔。

國樂用簫是由民間普遍流行的洞簫所改良,合乎標準十二平均律之音準,有六孔、八孔或九孔,其孔距有疏有密,配合音律上半音與全音之差。

             


 圖八 南簫吹口內側              圖九  各式洞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