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洞簫源流與各式洞簫之比較

1.源流

東周列國誌中有篇關於洞簫的典故:『簫史弄玉』,記載簫是伏羲氏所創,當時是為多管無底排簫,後經改良成單支之尺八簫,節錄如下:

 

...昔伏義氏,編竹為簫,其形參差,以象鳳翼,其聲和美,以象鳳鳴。

大者謂之『雅簫』,編二十三管,長尺有四寸;小者謂之『頌簫』,編十六管,長尺有二寸。總謂之簫管。

其無底者,謂之『洞簫』。

其後黃帝使伶倫伐竹於昆豁,製為笛,橫七孔,吹之,亦象鳳鳴,其形甚簡。

後人厭簫管之繁,專用一管而豎吹之。又以長者名簫,短者名管。今之簫,非古之簫矣。」

穆公曰:「卿吹簫,何以能致珍禽也?」

史又對曰:「簫製雖減,其聲不變,作者以象鳳鳴,鳳乃百鳥之王,故皆聞鳳聲而翔集也。昔舜作簫韻之樂,鳳凰應聲而來儀。鳳且可致,況他鳥乎?」

 

南管簫素來有鳳簫之稱,可能也因此文而來。

在王耀華、劉春曙著【福建南音初探】中提到,南音洞簫即是中國唐宋遺存的一種稱為尺八的竹管樂器,尺八在盛唐時期的樂制漢宮廷燕樂裡,是一種十分重要的管類樂器。據日本足立佳隆在【日本之音】尺八名演集中提到,尺八是日本獨得的唯一竹管樂器,在七世紀半左右(唐朝),由中國大陸經朝鮮傳到日本,由發祥地中國的律管標準,一尺八寸長(約54公分)為名。文中認為中國尺八在十四世紀中葉時失傳。在日本則是使用於雅樂中,流行於十二世紀末的平安朝代末。後來在十三世紀的鎌倉時代,來自宋朝的法燈國師將宋尺八再傳到日本,流行於普化宗的虛無僧修行中。

被普遍認為在宋朝以後失傳的尺八簫,原來保存、流傳於南管中而鮮為人知,而南管洞簫更保留了古尺八的原始風貌。

一尺八寸之源

根據日本正倉院所珍藏的唐朝“雄樂尺八”尺寸(長約35-40公分)推斷可能是依唐小(律)尺所作之尺八,但流傳至今之日本尺八及南管洞簫,卻與之不同,兩種同樣接近於唐大尺(魯班尺)規格(約54公分)。

通用於古代度量衡中的『魯班尺』。據《續通考•樂考•度量衡》載:「商尺者即今木匠所用曲尺,蓋自魯般傳至於唐,唐人之大尺,由唐至今用之,名約今尺,又名營造尺,古謂之車工尺」;又【辭海】中:舊營造庫平制,十寸為一尺,十尺為一丈,一尺合標準制0.32公尺。與普遍使用於台灣民間的“台尺”(30.3公分)相近。

再以古音律中,「音律之始,黃鍾之長九寸」推論,假設黃鍾發音階近今之d音時(見【中國音樂史綱】),九寸應該是接近唐大尺之九寸,若以小尺之九寸則音高將高出很多。因此可以推論音律之尺寸根據古人常用之“魯班尺”,也是現今“台尺”之源。

採黃鐘之長的兩倍,低黃鐘八度音,做為洞簫之筒音,應該是尺八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