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信息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主 頁
作 者 郵 件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 廖錦棟的簫古調世界『 操絃弄管 』南管紫]-怡情-修復記[浮塵]

南管紫]-怡情-修復記[浮塵]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7571  次) 時間:2005年10月22日 11:02:11 來源:文松

浮塵:

吳昆仁老師於今年四月五日過世,發病末期,其得意門生蕭志恆兄常就近看望。某日談到有一把老紫],音色很好,可惜被坐斷了琴頸,荒置已久。志恆兄素知浮塵閒時愛斲琴為樂,於是順勢向老師請示:“不如送給朱A,看他能不能修好”,老師也答應了。
於是在六月,我拿到了這斷頸的紫]“怡情”。

一.損壞情況:
.頸部從鳳嘴處斷折。
.覆手缺。
.桐面在紫]尾處有部份脫膠分離。
.外漆剝落。
.鳳嘴脫膠剝落。
.螺片少一塊。

二.幸完好的部份:
.鳳尾完好。
.四支絞子全在。
.四絃全在。
.桐面完好無破裂。
.天尺仍在。
.四相十品亦全。

2005年08月15日 17:00:13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2:57
浮塵:

拿定主意,大建設前就來個大破壞。先將灰漆磨掉,四相拿下,桐面分離。
結果出來,紫]原作者的用心全然出現了。
1. 琶筒身內的銘記:民國六十年梅月高雄市廖振泰製作,此木材於澎湖清代所築造之廟樑賢(絃)友贈送。
2. 木料確實是乾鬆而老的福杉,福杉的木香也老,帶點灰塵味。
3. 筒身由兩塊料併合成的(子絃側較木幅較小)。
4. 筒身內堆滿了小強的卵殼和屎。
5. 筒沿有釘痕,卻不見釘。可見怡情在我之前已有被剖腹修的可能,只是在筒身內銘不見紀錄。
6. 四相底下與琴頸木料之間墊有厚板。應該是後來琴主私自調修的,可能原琶在彈奏上會有銑音的產生。
7. 原漆有點像是生漆,而灰用的應該是土灰,非常鬆軟。後來修復者,則用的是塑料補土,再噴上化學漆(鐵樂士之類的)。
8. 筒身內充滿了粗曠的刀鑿痕,並不刻意修得光滑平整。
9. 斷頸處有兩種補強痕跡,一是竹籤從地牌到人牌之間貫穿。猜想這應該是原作者的補強措施。因為就木料的木紋看,其頸部的強度是弱的,越到尾端越弱,再者是老木的長期風化,更削弱了該有的強度。本來我的打算也是做相同的工法,看來是行不通的了。另一個補強痕跡是三根鐵的木螺釘直接打進頸部曲項的地方,這種粗糙魯莽的做法,看來應該是後來琴主的應變作法。要知道,打上木釘鐵釘,雖然對木材具有附著的作用,可是對於木材的纖維也具有破壞的作用。如何施作是得相當謹慎的,總要在破壞與建設之間取得最大的好處。
10.鳳嘴處也被原作者釘上竹釘,再取下時,鳳嘴就裂開了,屆時得再做一個鳳嘴補上。
11.鳳尾與曲項連結處,本來也打上了六根竹釘,可是被後人撬開,在鳳尾與曲項之間再墊上木片,為的是將絃距拉長,可能是後來的琴主覺得音位不對吧!
12.桐面四週的箍籐,並不是真的用籐料,而是用塑料補土假造的,上漆後若不仔細分辨,還真是沒注意到呢!
13.梧桐面板並沒有破裂的痕跡,難得的完整,木材老化得也相當優良。僅有覆手黏貼處,因為後人多次的換覆手而損傷變薄,恐有穿透的危險,所以在桐面的下方背後再補強一塊薄桐板,是不得已的措施。所以在使用黏著媒材的選上,是需要講求的,有些是永久性的黏合,有些是暫時性的黏著,有些則是以保護材料為主的黏著。目的不同選擇媒材也不同,當然,斲琴者都有不同的理念,難於論定是非定律的。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4:49
浮塵:
斷頸處的近照.可看出其木紋的弱點.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5:31
浮塵

--------------------------------------------------------------------------------
三.修復的過程:
1.最重要的是如何將曲項安回去,審視原木已無下刀的餘地,取材又剛好在最弱的地方。只得決定,用新的福杉再塑一個新的曲項。可是如何才能與原木接續成一體。最後靈光一閃,何不學著傳統家具明式圈椅的閃電榫法呢?但是琵琶頸項又細福杉又老又軟,只好變化成ㄣ字型的閃電榫了。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6:07
浮塵
--------------------------------------------------------------------------------
2.新舊木削磨吻合後,膠合成型。然後膠上原來的鳳尾和新鳳嘴(用的是美洲紫檀木)。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6:35
浮塵

--------------------------------------------------------------------------------
3.膠合四相和桐面,在筒身內註記修復紀錄,以明責任。當然得先把小強的遺跡先清掉,無法用力清,否則原作的銘記也會清乾淨的。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7:01
浮塵:

膠合後的圖像.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7:27
浮塵

--------------------------------------------------------------------------------
3.箍籐,現在這籐皮還真不容易找呢!得有點肉不能只是皮。去年好不容易找到一位獨居的老師傅,結果今年再去找他買籐皮時,已經人去樓空了。這箍籐對桐面是有點保護作用的,可是又不像小提琴的鑲線。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7:50
浮塵
--------------------------------------------------------------------------------
4.安製一個新的覆手(用西洋紫檀鑲螺鈿),膠合用牛皮膠。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8:45
浮塵:

5.可以上絃試彈了.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09:18
文松
--------------------------------------------------------------------------------
浮塵兄妙手回春!太棒了!
能得此怡情老琶特別有意義,又回復其音韻更是美事!
老紫]的龜殼很難得,自古為絃友所珍愛,賀喜浮塵兄!
並感謝分享紀錄!

2005年08月15日 18:00:48 IP: 218.174.132.65



悠然

--------------------------------------------------------------------------------
浮塵兄了不起呀!
真是令人嘆為觀止

2005年08月15日 19:46:49 IP: 211.76.97.250



浮塵
--------------------------------------------------------------------------------
文松兄:
能將怡情修復,浮塵也相當的高興.終不負吳師所託,讓怡情能有機會再傳唱下去.
這怡情的四相邊,浮塵也將其代用品換為真品.更為難得呢!不過不可說不可說啊!下不為過.只為怡情也.
音韻有無恢復舊觀,畢竟已無從比較了(除非能在同門師兄弟中找到錄音).不過覺得琴音有力卻文雅,等我錄音後,再請文松兄幫我品評一番.
一時高興,忍不住借貴論壇分享一下我的喜悅.
剩下是上漆和鑲琶名的部份,我將比照古琴灰漆的方法來上,完成後再貼出分享.

悠然兄:
”了不起”浮塵可不敢當,只是那個靈光一閃,成就了這一樁美事.讓我很高興而已.
手工一藝,大多時是珊篞迡e的,只是時時有那種不經意的靈光,牽扯著讓人癈寢忘食.

2005年08月15日 23:48:21 IP: 61.59.180.114



北港阿義

--------------------------------------------------------------------------------
真是偉大啊!

最近我朋友在幫忙整理一位老弦友家裡時也發現一把老紫]!看歷史應該有50年以上了!琴身都還完好,只是轉軸不見了幾根,還有幾個品相壞了!不知是否能借文松老師或是浮塵老師的巧手讓他起死回生呢?





文松
--------------------------------------------------------------------------------


北港阿義 在 2005年08月15日 23:54:34 說道:
真是偉大啊!

最近我朋友在幫忙整理一位老弦友家裡時也發現一把老紫]!看歷史應該有50年以上了!琴身都還完好,只是轉軸不見了幾根,還有幾個品相壞了!不知是否能借文松老師或是浮塵老師的巧手讓他起死回生呢?


阿義兄不必捨近求遠,到鹿港找黃承祧老師(人稱祧先),順便見識一下,他製琶,製簫,二絃,藝術都是一流,前年得薪傳獎,為人熱心謙卑,帶去請他看一下,說不定不久你就會一頭栽進南管,呵呵...

拾簫

--------------------------------------------------------------------------------
好一個 ~~ 妙手回音!真是太妙了!軀幹雖回復,有待原音復位,請多彈它一彈!





浮塵


--------------------------------------------------------------------------------
阿義兄:

稱”老師”,小浮塵實在不敢當.阿義兄切莫再折煞浮塵了.在論壇上常見識到阿義兄的技藝,私下還崇拜得很呢!
鹿港的黃老師才是專業的南管樂器製作名家.浮塵只是業餘的愛好者,何況這老琶多用玳瑁殼板做品相,浮塵也沒那種材料啊.
阿義兄既然有機會見識到這五六十年的老琶,何不也拍個圖像介紹一下?讓浮塵解解讒,期待ing!



文松
--------------------------------------------------------------------------------


浮塵 在 2005年08月15日 23:48:21 說道:
文松兄:
能將怡情修復,浮塵也相當的高興.終不負吳師所託,讓怡情能有機會再傳唱下去.
這怡情的四相邊,浮塵也將其代用品換為真品.更為難得呢!不過不可說不可說啊!下不為過.只為怡情也.
音韻有無恢復舊觀,畢竟已無從比較了(除非能在同門師兄弟中找到錄音).不過覺得琴音有力卻文雅,等我錄音後,再請文松兄幫我品評一番.
一時高興,忍不住借貴論壇分享一下我的喜悅.
剩下是上漆和鑲琶名的部份,我將比照古琴灰漆的方法來上,完成後再貼出分享.



我2000年從泉州帶回一支[笑春風],百年以上老龜殼,回復後古樸滄勁的老音,令人沉醉不已!

另一把是台北已故前輩東紅先所製老琶原名[吟松風],為標準古紫](台灣的老琶寸法都比較大),可惜使用多年音色木滯,被絃友轉來轉去,又丟在當時的地下室(台北絃管研究會),我見其音色質地佳,只是共振效果差,乃將其購回處理,剖開琴腹略作整理曲線與天尺調整,其結果音色美妙令人驚艷!如今是內人每天的陪伴,沒人想像那是當年被轉了好幾手的吟松風,我將其風字換了了然山人章,留其[吟松]兩字,是台灣琶的典型,我與內人都相當喜愛,也是目前演出的重要傢俬.

踏實走過才能欣賞一路的景緻,即使是有些辛苦,苦之越深,回甘之味越甜!


文松
--------------------------------------------------------------------------------
叮嚀一下!也閉O多餘..
浮塵兄千萬別將桐面上漆,那就完了!全是金屬聲,鏗鏘刺耳.

說個故事:
有一北部名琶,一位日本籍南管前輩,購自北部知名管閣老琶,音韻古樸甜美,
我曾受邀合奏錄影,這位日本人是唯一視譜演奏的南管絃友,各管閣都予以尊重,
因為年邁(七十餘歲)才學南管,四處求師,飛行於泉州廈門台灣日本,學習精神令人欽佩,
話說此名琶都留在台灣,主人每回台灣,變邀集絃友在家中和奏聚會,於不久(二三年間),
因為稍有破損,被送到南部某大師處處理,其結果令人傷心,不僅修復外觀如新,連音色都如
新.鏗鏘聲已取代老沉怡心之聲,因為桐面也漆上光亮厚漆,此桐面即使換一面也須再彈奏數
十年才能漸漸回復其原來音色.

話說此琶已經託管,主人年紀近百,彈奏機會較少,而修復後也因失其音色而興致受影響.

同此琶一樣的情形,一位南管世家嫡傳老琶,也是經此人修新,都是一樣命運,看得心理很難過!老琶處理若方法沒注意,將成千古憾事!


浮塵
--------------------------------------------------------------------------------
這”笑春風”老琶,既然有百年以上老龜殼,可見該琶不計木料的年代,至少製成琶就有上百年了,可真令人垂涎不已,專題介紹介紹好嗎?

文松兄所稱東紅先,是否本姓施名東煌,住在林森北路.大約十餘年前,曾在閩南樂府有一面之緣,當時浮塵還只是剛學南管的小學生,不敢造次,錯失請益的良機了.

”吟松風”換成”吟松”名,真是天成,雅似古琴之名,只是這”了然山人”是文松兄的寶印嗎?

文松兄叮嚀的是,修復老東西,最重要的就是要尊重原作者,原作品的精神,非必要,不做多餘的變動.
厚漆有阻隔聲音傳動的孕峞A薄漆有減緩風化的作用,如何拿捏是很重要的.
我的感覺是,新琶的桐面,不妨上一遍薄生漆,讓它與桐面一起老.
當然這裡所說的漆都指的是生漆,化學漆是不于考慮的,甚至腰果漆也不考慮.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12:01
文松
--------------------------------------------------------------------------------


浮塵 在 2005年08月16日 11:24:36 說道:
這”笑春風”老琶,既然有百年以上老龜殼,可見該琶不計木料的年代,至少製成琶就有上百年了,可真令人垂涎不已,專題介紹介紹好嗎?

文松兄所稱東紅先,是否本姓施名東煌,住在林森北路.大約十餘年前,曾在閩南樂府有一面之緣,當時浮塵還只是剛學南管的小學生,不敢造次,錯失請益的良機了.

”吟松風”換成”吟松”名,真是天成,雅似古琴之名,只是這”了然山人”是文松兄的寶印嗎?


我只取其音,被抓個正著! 正是施東煌沒錯!是他第一把作品,明明材料上選拆樑老福杉,尺寸都按照高來仙的,音怎麼就是不行? 其中有機關也!

話說[笑春風],正是網站南管頁中的紫],有機會浮塵兄北上試琶,再請您過目參考.
"了然"正是小弟的別號,


千奇時尚不動心
獨愛閒情呵竹吟
http://www.donsiau.net/


文松
--------------------------------------------------------------------------------
就趁此話題再聊聊紫]落款>

看浮塵兄的紫]只有"怡情"兩字,沒有落款?
有此一說:凡館閣紫]若題名兩字,必加一印,否則題名三字.
此為鳳門規矩.若僅兩字無印,多推測是"藝旦琶",是藝妓的伴唱非管閣絃友所用.

這只是流傳,順便一題,若浮塵兄能得藝妓之傳,那更有價值了!
我曾修一古琶,連題名都沒有,四相都是竹製,古老得很,當時我只修其音韻問題,
外表不著痕跡.主人很高興復活了骨董.不過這也須視個案而定,我盡量維持其原樣.
2005年08月16日 11:46:47 IP: 218.174.132.65



浮塵
--------------------------------------------------------------------------------
這機關可真要請益一二,三四五六.

又讓浮塵寢食難安了.

2005年08月16日 11:54:33 IP: 61.59.180.114



浮塵
--------------------------------------------------------------------------------
對於琶名落款,僅從老師那兒聽說三字或二字加印的規矩.

至於兩字無印琶名多為藝旦琶的說法,倒沒印象,如今又廣見聞了.

我還在為這兩字的琶名傷腦筋呢!本想在怡情下用一篇銘記替代印章,舉棋不定.





文松
--------------------------------------------------------------------------------
浮塵兄斲琴很有經驗,這小事一樁!

南琶與古琴的音色古樸沉穩老音雷同,但韻不能太長.音也不能太鬆.
浮塵兄已完成九十,安絃可彈,音色已經可以聽出大概,開腹黏合還須彈個半年音才穩定.

有機會歡迎當面交流交流!錄音很難聽出完整音色,這不是簫聲共鳴多重聲,再差的錄音也可
聽出.微妙的琴音需要現場聽,甚至自彈自聽,與人彈遠聽,都有不同奧妙!
2005年08月16日 12:13:21 IP: 218.174.132.65



北港阿義
--------------------------------------------------------------------------------


浮塵 在 2005年08月16日 10:48:56 說道:
阿義兄:

稱”老師”,小浮塵實在不敢當.阿義兄切莫再折煞浮塵了.在論壇上常見識到阿義兄的技藝,私下還崇拜得很呢!
鹿港的黃老師才是專業的南管樂器製作名家.浮塵只是業餘的愛好者,何況這老琶多用玳瑁殼板做品相,浮塵也沒那種材料啊.
阿義兄既然有機會見識到這五六十年的老琶,何不也拍個圖像介紹一下?讓浮塵解解讒,期待ing!



浮塵兄:我手邊沒有相機 找個機會拍一拍 再傳給大家欣賞

再請問文松老師:您說的鹿港那位老前輩要怎樣連絡呢?

南管的迷人之處,也只有一頭栽進去才能完全體會,站在外面看,只能看到一群癡狂而已,我早就癡狂得忘形了,比住六星級的飯店還享受哩!!



文松
--------------------------------------------------------------------------------
黃老師電話我傳此論壇簡訊給你>.
到鹿港南管館閣隨便問,無人不知[祧tiau(音柱)先]



北港阿義

--------------------------------------------------------------------------------
電話已收到 感謝文松老師 另外對於浮塵兄的過獎,阿義實在汗顏,我這三腳貓奶狴u能閒暇玩樂,根本難登大雅之堂。

說起來也算是有緣,我一直不知道吳昆仁老師是北港人,也不知道他跟我阿公是換帖兄弟(阿公已經去世50幾年了),他的一些事跡也是最近才知道,唉!都怪阿義每天為了五斗米四處奔波,而沒有好好為文化傳承做出貢獻,真是該打屁股!最近跟幾位同好鄭在加緊練習中,希望過幾天能有些釵赤G展現!!



浮塵
--------------------------------------------------------------------------------
阿義兄忒謙虛了,我一直都很崇拜嗩吶吹得好的人,因為那是我試過的樂器中,最難發聲的一種樂器,吹到快斷氣了也蹦不出一個聲音來.

吳老師正是北港人,約在十年前還曾率團回鄉表演呢!可惜確實地點我已不復記憶了,透過長輩的這層交誼,還真有一份莫名的緣份在呢!有機會,實該好好拜候阿義兄了.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14:47
浮塵



--------------------------------------------------------------------------------
找空閒,將怡情錄了個聲音檔,是起手板的小蓬萊.聽聲音就好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16:06
浮塵


--------------------------------------------------------------------------------
再傳一個,是起手板的鈞天奏.彈錯幾處,聽聲音就好,不重錄了,重錄還是會彈錯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22日 11:16:54
文松
--------------------------------------------------------------------------------
聽到了!恭喜浮塵兄修復成功!中秋喜事!

聲音高音清亮,低沉略少,厚度也還沒出來,彈一段時間再看看.

晚一點我錄一段我的吟松與您比較參考
2005年09月17日 11:56:51 IP: 211.75.91.3



浮塵


--------------------------------------------------------------------------------
感謝文松兄寶貴的意見,也期待您寶琴吟松的聲音.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