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信息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主 頁
作 者 郵 件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 廖錦棟的簫古調世界『 清簫吟情 』善用簫聲的濃淡層次

善用簫聲的濃淡層次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13734  次) 時間:2006年01月05日 11:22:14 來源:文松

昨天下午因演出會場的佈置問題,去請教專於舞台設計美學的鄭惠中老師。
他要我帶去些照片素材做了解。多半是採竹、吹簫、彈唱等照片,其中有一張
是簫聲頻譜的比對圖,他問我是什麼?我解釋是簫聲可變化濃淡的共鳴深淺操作聲波。
他馬上建議我製作一張顏色深淺分布圖,與兩色分布圖,來比對簫聲的差異。
讓一般人很容易理解簫聲的濃淡所產生的豐富變化與單聲波簫聲的映像比對。
他告訴我這樣的簫聲與印象派大師莫內對光影層次的深入創作有異曲同工之妙。

對畫我不懂,不過經此解釋,感受到原來我一直努力的簫聲濃淡方向與體會,這個陶醉
簫聲的豐富的世界,早已有同方向的美學實踐。孤獨的路上頓時有遇知音的感覺!

簫聲的濃淡層次其實很像同顏系的濃淡變化或光影濃淡的無限層次。在音樂上
它是一個很重要的曲情素材。也是扣人心弦的重點之一。其實也是物理與心裡上諧和
之美。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5日 11:32:35
文松老師:
簫聲有濃淡,
書法有濃淡布局,
繪畫有濃淡層次,
攝影有濃淡,
生活也有濃淡,
聊天也有濃淡,.......
仔細想想,
你就會發現的。
呵呵。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5日 11:47:06
慚兄說的沒錯!週遭處處有濃淡,
偏偏傳統簫聲只有高低大小的單聲沒有濃淡,是不是有改善空間?
呵呵...

實踐簫聲的濃淡之路有意想不到的豐富過程!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5日 12:52:04
文松老師對簫聲的濃淡知之甚詳,

前人沒這麼豐富

哈哈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5日 13:21:36
除了濃淡範圍的加大與應用外.
還有一點我覺得也是曲情重要素材
就是簫聲的純淨度變化--氣鳴風阻的應用
致力於簫聲純淨度的改善,減少風阻,音色純潤後
還可以應用漸漸偏離,刻意吹出風阻,氣聲濃淡層次.
這之間也有層次可以應用.也有對比可以玩!

一起來發現簫聲的應用範圍,讓簫曲更豐富!吹得更陶醉!
更能傳心傳情!
 頂部
wenching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0:04:30
文松老師所說的純淨度是包含單聲狀況
還是只限於濃淡範圍
後學最近一直致力於口風調整控制、濃淡變化及乾淨簫聲
已有些許心得,找時間錄音請大家指教。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1:17:34


wenching2006年01月06日 10:04:30 說道:
文松老師所說的純淨度是包含單聲狀況
還是只限於濃淡範圍
後學最近一直致力於口風調整控制、濃淡變化及乾淨簫聲
已有些許心得,找時間錄音請大家指教。

純淨度包含共鳴深淺範圍都講究,是指口風的精確率高,風阻氣聲減低.
我談過一篇簫聲的純淨度與純音簫聲,
純音簫聲是指不共鳴的單聲波,純淨度是指口風精確後,簫聲結實乾淨.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1:49:26
以下兩段家中錄音筆紀錄,無任何調整.96k流量
U吹口單音漸層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1:51:59
此段稍長,壓縮比增大,流量減低為56k
漸層與對比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2:04:07
我舉一例來說濃淡與遠近吧。---- 俞 遜 發 笛曲秋湖月夜----
1.場景是由輕細笛聲起頭,這是遠是淡,慢慢漸層次的進入。
2.進入時,笛聲漸大,音漸濃。也有水波漣漪的顫音,由濃漸淡的變化。
這是秋夜湖面,用笛聲描繪的實景。
3.笛聲濃淡與遠近,是有層次感的。把聽者由遠處帶進主景。
4.遠處傳來鐘聲,此鐘聲也有濃淡層次,由強到弱,這更顯得場景的遼闊。
5.月宫仙樂,是此曲主景之一,也是近景。
用濃實的笛聲來表現舞曲,讓聽者心靈隨之起舞跳躍 。
6.主景過後,再次漸淡漸遠。用很純厚的音來安撫跳躍的心靈,使它歸於平靜。
7.尾景再拉遠,用漸淡漸遠,漸歸於無,自然消失的手法,結束此曲。
呵呵。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2:11:14
呵呵
文松老師的簫,可濃可淡,表現力極強,
這兩段的音色也都很美,
前兩天,聽人模仿,吹出沙沙音,
呵呵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2:13:29
吃飽飯後就錄音,u吹口口風其實還恢復不太理想,聽個參考.

錄音的簫剛好昨晚被取走,是一位某藝校吹管科班老師所訂,
交他的第三把簫,他也第三次來訪,昨晚交流到11點多.
他已將共鳴口風掌握相當精確,也不會再有以前覺得高音太高的問題了.
昨晚聽他吹出共鳴聲,精確掌控的奶?確實很理想,他下了一番奶?
昨晚我再分享鬆口風的虛鬆無共鳴音色,還有由虛鬆漸次變化到深共鳴的層次變化口風.
引起他相當興趣,當下口風沒能馬上鬆下來,不過層次的操控,他已掌握了原理與操作的方向.

他也從另一位簫友手中借到一把,我以前的舊作唐口簫,看他試吹唐口簫,與我切磋.
他說他還在突破音高偏低的問題,我看他口風也是與我以前的經驗一樣,我想這是吹u口
背景的人難以逃脫的問題,不只音吹低了<音色也不開闊,同一把簫我吹一次比對,很明顯
音色與音量與音高都差異很大,口風關鍵點經我一說,他馬上掌握到要領,他原來一直以為
只要再ㄍ一ㄥ下去就快要到了,其實音準到了,音還是悶的,這是口風的習慣問題.沒拋棄
就思維不容易突破.

這位老師若有空參與論壇,很希望您能現身說法一下,匿名沒關係!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2:14:50
簫音的濃淡,正如文松老師所說。
樂曲的濃淡,我舉的例子是否妥當?
還有繪畫的濃淡,攝影捕光的濃淡,......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2:25:18
簫聲的濃淡,是有這麼多的學問。文松老師知道的,也這麼多呵。
在此以前,
我知道口風的大小、鬆緊,口勁的強弱,還有俯仰角度,
這些要件會影響濃淡。
現在,
要件愈來愈多了,.......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2:27:07
慚兄舉的例子是以音量來變化遠近的曲情層次感(笛音卻沒多少層次變化只有音量變化),
或以音量來營造氣氛,同一把笛子的音色濃淡感範圍其實是很窄的,簫沒有笛膜,完全以多聲
波來變化,其層次範圍是寬的.是可以再同長音或樂句段落中變化層次,不是音量.

尺八的共鳴也夠,但是他們的方向是飽和度,雖然也有吹虛鬆音的古曲,但那是也是
一致性曲風,專門以濃淡操控來變化曲情我還沒聽過有作品出現.有的是配合弱音的純音
與飽和共鳴的對比,層次吹法很少,若有簫友聽過請裁段落來讓大家見識一下.

這是一個我覺得很陶醉的吹法,我拋磚引玉已經數年,看到有專家著手此方向,希望沒多久可
以聽到層次變化的簫演奏曲問世!不僅是我這業餘者孤掌難鳴!還有不少簫友也關注了這方向,
也有不少人也有所體驗,享受迷人的簫聲!

有位大陸老師的無膜大笛的共鳴吹法也是掌握此方向,不過他遷就了樂器的性能,只有俯角
才能共鳴,共鳴音色還有那漸層範圍,及每個音孔的均勻共鳴度,我認為還有不少空間可以
再提昇,讓層次感的應用更寬闊,也更均勻線性.

樂器性能與曲藝的開拓是並進的,缺一不成.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3:00:39
呵呵
境界愈來愈高了。
 頂部
山狐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3:25:19
老慚兄 你好
恭喜你在這裡找到明燈 跟隨文松老師的腳步是明智之舉
不過 有時文字上含沙射影不好 大家有緣在此相會 不容易
我沒有模仿誰 這種濃淡吹法 我一直是用來試簫的性能
來跟文松老師請益 主要是表現一下 無內徑的傳統簫也能有濃有淡
再怎麼說 我傳統分調簫都能製作 哪需要模仿呢
來洞簫網站主要是認識同好 也吸收自己或許不知的知識
我深深知道 人外有人 天外有天 的道理 況且 都有自己的本業 製簫是為了滿足自己
結善緣 與你共勉!!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3:35:38
山狐兄弟:您好
若有得罪,請您包含,
我有時信口開河,真的不好,
呵呵。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4:08:59
同好相聚,彼此切磋,莫傷和氣!
慚兄心直口快,應該也沒惡意.
山狐兄對簫的製作已深入多年,錄音參考我能感受到其努力與用心的成績.
畢竟錄音與實際現場吹奏不同,折損了很多,這是網路上不得已的方便方法.
參考參考,能吸取經驗,一起成長為貴!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4:14:44
呵呵
文松老師當調人
山狐兄就寬心了
老慚再拜
呵呵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4:19:12
大家都圍起來了!
論壇好像沒幾個話題炒不熱!
最近真的熱絡少! :)
 頂部
山狐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4:39:20
老慚兄你好
其實我也沒惡意 文松老師 真對不起 還驚動到你
慚兄 也恕小弟心性修練不足 還望你往後大鎚"直"敲 看得起小弟的話 別客氣 要跟你學習的地方尚多 先在此謝過 !!
 頂部
老慚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5:03:40
山狐兄弟:
好說,好說
再拜,
呵呵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6日 15:06:11
圓滿!
 頂部
qingmv 發表於: 2006年01月07日 12:02:47
很多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一法通,万法通,,
 頂部
qingmv 發表於: 2006年01月07日 12:07:54
此时无声胜有声 便是极致,,西方交响好像根本不理解这个,,所以本人强烈鄙视,,
唯有那大锣层次分明,仿佛高山上望那层峰叠嶂一般,,后来才知道那是取自我中国乐器,,,
 頂部
qingmv 發表於: 2006年01月07日 12:18:50
郁闷,,,我曾上过一学期 所谓 民乐 的选修课,,那老师开口便说自己是学西乐的没有相关老师校领导强迫他教他并不了解,,多半讲西乐,我便多半中途逃跑,偶尔讲到民乐还是少数民族的,,哭!!,音乐总是开到震天响,座椅象按摩仪,,最后几节课放了一曲本校资深老师 自改后自吹的梅花三弄,,唉,,好像古画改的三流娱乐报纸!!!
 頂部
qingmv 發表於: 2006年01月07日 12:25:25
话多了,,郁闷
 頂部
xieqin 發表於: 2006年01月22日 12:38:41
余曾于1983年间就读于北京中央工艺美院,尝闻著名(历史题材)油画家宋志坚老师提及他当年的一篇学术论文——论述绘画与其它艺术门类的关联,其中就特别指出“音乐与色彩的通性关联”,大致内容为:色彩可由“赤橙黄绿青蓝紫”分为“色系”,音乐可按“1234567”形成“音阶”;色彩分“冷暖”,音乐有“悲喜”;色彩有“高光、黑、白、灰”,音乐有“超高、高、中、低音”;更重要的是,二者都非常强调其作品的“韵律”、“节奏”与“品位”。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故而文松老师主帖所提那位“郑老师”所云见地,余亦以为当是切实可行的“直观手法”之一。借用色彩的色相、纯度变化,来体现簫聲音韵的濃淡層次渐变,不仅形象、而且细腻。只是建议文松老师在运用色彩时注意色系的冷暖色调取舍以及特殊明暗对比处理而已。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24日 12:00:34
蘇東坡前赤壁賦中:"客有吹洞簫者,其聲嗚嗚然,如泣如訴...
自古簫聲有哀怨悲情之說,我認為與其單聲波幽悶特質有關.
傳統簫聲不共鳴,在物理上,只有單聲波,其聲如埙,如大陶笛,
悠悠的聲波聽起來有悲傷蕭瑟之心理作用!

簫聲若能將共鳴妥善應用,可拓展曲情的寬闊度,由悲傷轉為開闊,由哀怨轉為豁達
善用傳心之氣.

例如:
氣聲沙啞度的濃淡變化
共鳴深淺的濃淡變化
還有原來強弱的變化
節奏韻律變化,旋律線條起伏變化,
流暢與對比....
 頂部
xiaonaihua 發表於: 2006年03月08日 10:06:34
文松前辈已经通了. 佩服!

那接下来是不是开始研究抽象理论了呢? 呵呵 抽象的光色,线条,语言各种形式也都可以借鉴的.

其实我觉得等到把这些节奏,浓淡,虚实都领悟通透了的时候,可以考虑不按以前的一切经验来吹奏,
尽量忘掉一切规矩,大自在于心. 就更好了 呵呵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3月08日 10:24:13
謝謝鼓勵!
一起加油!
 頂部
xiaonaihua 發表於: 2006年03月09日 10:51:49
昨天仔细听了先生的曲子, 我觉得除了浓淡对比之外, 还有飞白效果.口风相当奔放但是吹得准,稳. 飞白的地方似松枝一般苍劲有力. 很喜欢! 是我学习的方向.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3月09日 16:39:42


xiaonaihua2006年03月09日 10:51:49 說道:
昨天仔细听了先生的曲子, 我觉得除了浓淡对比之外, 还有飞白效果.口风相当奔放但是吹得准,稳. 飞白的地方似松枝一般苍劲有力. 很喜欢! 是我学习的方向.

謝謝您觀察入微,過獎了!
多多指教!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