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信息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主 頁
作 者 郵 件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 廖錦棟的簫古調世界『 餘韻繞樑 』淺談台灣古調的唸歌、唱曲、吟詩

淺談台灣古調的唸歌、唱曲、吟詩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2277  次) 時間:2005年10月17日 18:14:21 來源:文松

由於台語豐富的語音與旋律性,在這個語言環境所發展出來的歌、曲、吟、唱,自古以來就有其特殊的美感與音樂性。我就我所學習的各式台灣傳統唱腔中,包括台灣唸歌─歌仔調、相褒歌,南管唱曲與漢音吟詩做一點心得報告與比較。

1. 語音與唱腔旋律的關係
從學術的觀點來分析這些發展自古老的唱腔藝術,他有很吻密的唱詞語音與旋律完美結合的關係,有學者說“詩樂和諧”的美感。我認為在歌唱者的心目中並沒有這麼深的藝術認識,它的發展與根源只有一個簡單的理由,吟唱給人聽得懂,而且唱得好聽與動人。根據這個理想而發展出了語言與音樂的結合關係。

我經常與民間藝人游藝在一起,也學習著這些各式的古老唱腔,這些難度相當高的靈活性唱法,我認為其活的歌唱藝術,需要長時間的練就與培養,讓語言與唱腔旋律的發揮,可以像是即興的作曲家一般自然脫口而出。

這些歌調其實分別有其架構模式,它會根據其調式關係,以其五聲音階或七聲音階,將唱詞的音韻套入調式旋律中。
以七字調為例,他的旋律以63為主的調式
以恆春調為例,它以52為主的調式
以相褒歌的不同調式示範:手提茶簍繫半腰與這邊看過彼邊溪的調式差異。

在吟詩方面,除了語音旋律的調式對應關係外,還有平仄的處理原則,因此而有平起式與仄起式的差異。
以平起式下江陵與仄起式赤壁懷古為示範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折戢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 銅雀春深鎖二喬

2. 行腔做韻─繞行音的差異
  俗語說:唸歌、唱曲、吟詩,分別不同的吟唱方式。歌仔調是用唸的,它通常是行板或快板,雖然哭調或七字哭也有慢板或一字多音,但大部分是語音與旋律關係是一字一音,甚至類似直接唸出的雜唸調,這些都是可以很清楚的聽懂唱詞的唸歌。唱曲以戲曲唱腔為主,類似南管曲或北管亂彈戲曲,尤其是南古管曲有慢七寮、慢三寮、一二寮拍等都是一字多音的結構,音韻繞行很長才收尾,唱腔有分字頭(吐音)、字腹(持續與繞行)收尾(完結收煞)的細膩處理功夫。南管曲也有疊拍接近唸歌速度,其差異在於南管曲有固定其曲排模式,唱詞與旋律已經有固定的骨幹音,相較於歌仔調的靈活性變化,是影相當差異。
  
吟詩的特色主要在於其隨興的自由節奏,是散板模式的獨自吟唱,或加入古琴吟唱的弦歌也是節奏自由的,相較於唸歌與唱曲有固定的板寮節奏是有些不同。
  
在吟詩的體系中,雖然不同的詩社有其不同的調名,例如鹿港調、天籟調、灘音調等,其實是大同小異的詮釋方式,其調式差異並不大。而應用於歌仔戲中的吟詩調則有些許變化。

以南曲赤壁上、天籟調夜雨寄北、與吟詩調青山綠水為例示範吟唱比較。
赤壁上 宴鴻賓 有一艘婆 有一艘婆麼巧人
君問歸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漲秋池 何當共剪西窗燭 卻話巴山夜雨時
青山綠水景悠悠 上有天堂下杭州 紅男綠女手牽手 有情世界快樂遊

3. 伴奏樂器與唱腔的關係
  南管曲是以洞簫作為主要扥腔樂器,在琵琶與三弦的骨幹音下,簫弦引腔伴字,配合唱腔的音韻繞行輔助與裝飾包裹。這彼此的搭配並不是以齊奏為理想,而是“和”的概念,〔異聲相從謂之和〕,彼此有分合的旋律線條,構成調和與互補的美感。
  
歌仔調的唱腔以月琴為主的彈唱模式,是古來台灣所發展的平易近人又具草根性的模式,不管個人彈唱,或江湖走唱,月琴或加入大廣弦是人生的最佳拍檔。
  
在月琴自彈自唱的應用中,唱腔與樂器的關係是相輔相成。音樂歌仔調的速度比南管來得快,彈唱需要兼顧樂器與唱腔,有時需要一心兩用,因此需要練就熟能生巧的功夫,前奏與間奏是樂器的表現時間,專心彈奏,在唱腔期間,樂器的輔助以不喧賓奪主的略小音量,時而停止來營造彈唱氣氛。
  
相較於月琴彈唱需要彈出完整的旋律,南管的琵琶與唱腔關係比較簡單,只彈骨幹音,而且節奏舒緩,在自彈自唱而言是專心許多。
以南管曲直入花園與江湖調百世修來示範彈唱比較。

4. 固定旋律曲調與不固定旋律曲調
傳統唱腔中,旋律與唱詞的關係,有固定與不固定兩種。問字取音的靈活性曲調是比較高難度的傳統唱腔,它雖然有旋律架構模式,固定的前奏與過門旋律,不過唱詞旋律具有靈活的變化空間,讓歌者表現。例如可以唱高韻與中低韻,或軟韻。根據唱詞的平仄語音韻結構作適當的變化。這些靈活性的唱法例如傳統歌仔調與吟詩。

固定旋律的唱法典形是南管唱曲,一首詞對應一首旋律,以曲排模式來分類旋律模式,作曲者編寫好語言與旋律的關係,讓演唱者有所根據來演唱。這樣的唱曲模式其唱腔曲韻的精緻度是比較高的。

5. 套用模式
  這是簡化唱腔曲排,成為多詞套用的模式,由高甲調開始,它以一段曲排的旋律來套用戲曲中的不同唱詞,使用一樣的“士破頭“(六一士或士啊一X士一士六工 六一士),然後歌者起唱想應用的曲排第一句,接著樂師便聽出曲排模式而接過門間奏。
  
近年來台灣的歌仔戲演變了一種套裝曲,俗稱“變調仔“,這些變調仔是一曲套多詞的簡易性唱腔,類似流行歌曲一般,一段旋律通用於多段唱詞,完全忽略了語言的旋律關係,這樣的發展使歌者能快速上手,只要有旋律印象就可以將任何歌詞套上而唱,因而被普遍使用。這樣的模式又發展出多樣化的變調模式,數百曲調應運而生,歌仔戲走上類似唱流行歌的模式時代於是開始。

高甲調以海水淹來四五分為例示範
變調仔以忘鄉調、艋舺雨為例示範
結語
  學習流傳久遠的音樂文化,與老一輩的樂友們玩在一起,我一直陶醉於它的美與感動。隨著時代的演進,這些已經沒落的聲音依然在我的心中迴蕩,即使它已經變得冷門而不為人知,在我心中依然是寶貝。那陪伴先民生活歷程的曲調,有滄桑與真執、有藝術與美學、有道地的草根風味…

如果沒有引起大家的注意與喜愛,是我學得不好,因為我只是學習其九牛一毛﹔如果能引起大家有所迴響,那是台灣之美,這片土地所孕育的美麗文化。不管如何,這些依然是我的最愛,我將再傳唱下去!      文松寫於2004/3/12

文松 發表於: 2005年10月17日 18:15:38
賢琴:
廖前輩
我的實習指導老師:郭慶汎
他在龜山做相褒歌的歌謠採集
我之前跟他提您.他說他拜訪過您

文松:
我記起郭先生!他很用心採集鄉土文化.
請代為問候他!也邀請他來加入板主,他應該有很豐富內容呢!
謝謝!

賢琴:
可是老師他不太常用電腦的
不過我還是會跟他講

聽他說龜山有一位老婆婆
非常會褒歌...沒有什麼學歷
可是唱出來的詞都非常優美
神往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