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章信息
作 者 資 料
作 者 主 頁
作 者 郵 件
我 要 收 藏
打 包 下 載
發 表 主 題
 >> 廖錦棟的簫古調世界『 簫竹工藝 』製作能力與檢驗能力

製作能力與檢驗能力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3338  次) 時間:2006年01月03日 14:00:14 來源:文松

一般產品的生產過程,其控管品質著重於品質控管,就是生產--檢驗--回饋修正檢驗能力與生產品質有相對關係.

製簫的檢驗能力試吹奏驗證與儀器輔助分析.吹奏試驗上更重要.簫沒有不吹奏而能檢驗出性能的方法(我還沒發現),即使儀器協助分析,還是需要客觀的吹奏法,因此吹奏能力在檢驗過程扮演重要關鍵.

有幾段過程我分享一下,針對唐口簫.
我學日式尺八從高中時代開始,買了一把家鄉簫廠製交日本的樣本簫,但當時自覺不理想(五孔音階轉調難)而沒持續學習,讓同學借去很多年.後來製作六孔八孔唐口簫實驗也斷斷續續,沒有專心吹奏,偶而應用,以為唐口簫就是氣諧波大一些,當時uv吹口共鳴做得很好,當然類推到唐吹口,共鳴也做出來,但音色也沒有多突出.主因吹奏的口風沒有突破;

後來趁著離開南管演出團隊後,開始放棄uv吹口,專心吹唐口.事隔一年後,即使偶而南管演奏也以六孔唐口替代,此時對唐口體驗深刻,對其共鳴深度與張力的開拓獲益良深,唐口簫的製作也在同時獲得突破進展.之後再 逢 神崎老師來台講座,參與學習本曲之後,吹奏幾乎全部以唐吹口為主,一直在唐口簫的吹奏發揮與製作性能間不斷突破,獲得相互成長.從唐吹口的心得再驗證大型u吹的張力,也獲得了兩種完全不同製作參數的結論,難怪我在以前以uv簫的技術來類推兼製唐口簫時,一直無法突破.需要從驗證能力著手,完全的驗證能力才能找到問題核心.

簫其實有很大個性化範圍,每個人的操控方式有很大的不同,一把簫不同人檢驗會有不同結果.因在於氣鳴角度與共鳴角度的問題,若無法以較科學的解度來界定,會無所適從,A說很理想,B說八度不準.這些問題若有良好客觀的檢驗能力,就能說服,並以實際操作呈現理想狀態.就能獲得認同.

客觀而科學的檢驗能力的養成,是製簫上很重要的一個關卡!也是簫藝發展的母源.

北港阿義 發表於: 2006年01月03日 16:03:30
吹得好不一定做得好!可是吹得不好就很難做得好!也就是說要做得好一定要先吹得好,呵呵,好像繞口令!!!
 頂部
簫瘋007 發表於: 2006年01月03日 18:43:57
請教文松老師和其他吹簫前輩:

我吹悠時看調音器練練一段時間後,音後來都能吹準,但今天再看調音器時,發現又偏低二十分,吹竹尺八,有時覺得要到達調音器音準有點困難。

是否簫因為根據製作者的口風和氣習慣性強弱來製作,所以吹奏者需調整口風和氣強弱以達到此簫音準?

提出這個問題是因為有時候聽到人家說某人作品不準,但某人不可能把音不準的簫出讓,我
想可能是個人口風問題所以檢驗音準時,不能馬上說此簫不準,因為我也懷疑過悠不準,結
果後來也吹準了。

另外各孔音差能接受範圍是多少音分?
 頂部
文松 發表於: 2006年01月04日 09:24:41
很像是uv口風吹唐口現象.

各音孔音準應該在適當口風角度下準確於該音律標準.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