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銜: 版主
 級別: 聖騎士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102 篇
 註冊日期:  2005/10/18 
 | 
 |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
  
   | 
文松   
 
  
  
 
 
 --------------------------------------------------------------------------------
   與朱老師相識很早,但一直沒什麼往來,直到吳家榮兄邀約到粗坑窯油桐花季,才又見到朱老師,相隔十餘年. 
 
 朱老師從學徒出身,從事佛像捏塑的工作,流浪於台灣各廟宇,也在寺廟中生活念經、耕作。他走向創作之路經過一段辛苦過程,甚至想轉行,老婆的鼓勵,繼續了他的陶藝創作,他經過沉澱靜思人生的意義,融合其人生哲學的創作方式,終於獲得文建會民族工藝獎。雖然他的作品多半被收藏,但他說作品不是你的也不是我的,是時空的、當下的,誰都帶不走,是當下的智慧所留下的東西。作品即使失敗了是大家沒有福氣,只有他享受了創作過程... 
 
 粗坑窯是他夢想的煙霧繚繞的理想山居,他租用這塊地,闢建藝術空間廣納各界藝文人士參予活動或展出,愛來此地的人很多,簫友只是部分,例如國樂界的林谷珍老師,每邀大陸知名演奏家:陸春齡、張維良等,必到粗坑窯一遊,享受陶藝家朱義成的真趣、風景山色與一壺茶。 
 
 朱老師邀我參與定期週末音樂會的演出,我欣然同意。忙碌的現代人假期往往擠在觀光區,闢建一個藝文性音樂會,讓藝術與生活更貼近是一件很有意義的事。他提及計劃與執行細節,他說:說錢的事很俗氣,但這是持續經營的方式。他提出一個人最低消費的建議,一壺茶或咖啡,享受一晚的音樂演出及參與現場伴奏的歡唱時段.這樣的收入金額,他只收取三分之一用於茶水、服務人員及場地租金,三分之二元給樂師.這樣的比例我想不是一個經營者的思考,恐怕不敷成本。對於這樣的用心文松感動在心!當下我也提出分配的事不用考慮我,我與老婆純粹是為喜愛這地方與分享而來,希望能以熱情來參予演出. 
 
 每當我看到朱老師在裝扮著場地,生火爐;巧妙地應用作品、古物與大自然,粗坑窯的每一景一物都可以看到他的巧思!他總是仔細聆賞節目,快樂的笑容映著那純樸與真切的質感! 
 
 聊起他的簡樸創作生活,文松有股衝動想與他一起捏陶吹簫彈唱.... 
 
 
  
 
   
  
   簫瘋   
 
  
  
 
 
 --------------------------------------------------------------------------------
   嗯,上文中有一句提到「說錢的事很俗氣」,我對這句很有感覺,但又充滿予盾,粗坑窯這個好地方雖然只來了二次,亨受之餘都會暗想經營這種文藝交流地方即使有財力我想也辦不到,真正的支持力應該是那顆令人敬佩的「心」吧。 
 
 
 
   
  
 
   
  
   寒簫舞月   
 
  
  
 
 --------------------------------------------------------------------------------
   现在这样淡泊名利,超凡脱俗的人实在不多了。 
 为朱先生清廉而执著于艺术的高尚人品感动, 
 也为文松老师正直热忱的人格魅力折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