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銜: 版主
級別: 風雲使者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546 篇
註冊日期: 2005/10/17
|
|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
|
簫聲音色的變化與操作
文松
本文刪除,請參考[傳心簫韻]網頁中論述.
北極狼獾 在 2004年10月20日 11:06:30 說道:
不知文松兄对U口箫的经验如何?我感觉U口的对氣衝不敏感,所以是否这种渐进变化也不明显?
雖然不如唐吹口明顯,但一樣可以變化那樣的層次曲線。霧聲水聲都一樣有。
有機會我再錄製u吹口的層次變化簫聲給參考,只要簫性能夠好,那變化層次依然很豐富,因為u簫本來就較內斂,這樣的變化就很夠了!
百草筑 在 2004年10月20日 13:09:36 說道:
文松老师可曾计划将精论析要著述成书,以飨天下殷殷学子?
計劃配合DVD的吹奏實錄,更有學習效果!
百草筑
“若前後變化則會影響到氣鳴角度的變化,初試操作時,容易一變化就沒簫聲,或失焦,這都是一次變化太多,注意心動,唇微動。”
这个问题曾一度困扰我。吹奏中,气息一轮吐纳之后,忽然有低八度的音失音(一点声音都没有了),是当时情绪随曲境变化而心动气突浮,唇口形虽未动,吹吐的切入角度却未进行相应微调。按照老师的方法,经过练习,才领略一二,以后的吹奏中每用此法要规避掉不稳定的因素,已经能够达到基本的流畅。
文松
聽簫聲做微調,吹簫其實多半在練就雙唇微細功夫.
百草筑
当时,我把发生的现象理解为:箫吹奏中,同一个单个乐音,在不同的乐句中发音,会随着与此单音相衔联的上下乐音变化而变化口风、口形、风门位置、吐气胸腹用力位置,这样会一气呵成,不能一成不变地固定模式。否则,就会失音断句。
这发一个音,吹一段曲,真是各方面控制技术的整合!
我记得非常清楚,就是用dG箫,吹奏前几个乐句中有“5”,情绪也高涨,吐气用力位置也提高了,由原来用力在腹腰,提到胸腰,结果遇到低八度的低音“5”,一下子沉不下来,吐吹切入位置微调不过来,音就戛然喑止,掉了,失去流畅。再继续吹下去,没了感觉,滞涩不顺。
“聽簫聲做微調”
这已经是上乘的内家功夫!箫声入耳,心专著于听感,意随心动,形随意易!嘿嘿
力着于形,发乎于声,变换演绎,复传入耳,作用于心...
了然山人
走過便能體會箇中奧妙!
心是源,體用在形.
百草筑
气息流转,吐纳缓急,收摄松弛,经过苦练才能运用自如,自然随意。
竹管無心吟淡趣,人間有味是清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