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銜: 版主
級別: 風雲使者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445 篇
註冊日期: 2005/10/19
|
|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
|
JuJu
文松老師, 您在網站上說:
"2.入氣角度
延續放置簫與唇的關係正確後,唐吹口簫的入氣角度與uv吹口有很大差異,就是上下唇的互動關係,唐吹口比較屬於平吹出,uv吹口需要稍往內吹,一般習慣uv口風的人,若一樣內吹法吹唐吹口,會讓音色壓扁,悶而帶點雜音,讓開口率降低,音準也會偏低."
我記得您以前不是推崇內唇吹法? 內唇吹法也是氣向下壓的內吹法不是嗎? 是否有不同? 謝謝您!
文松
uv吹口的角度是有內溝,氣角與內溝需要配合,內溝有深有淺,適當的口風角度也會因此有差異.唐吹口是外切,其氣鳴角度與內溝吹口在側面角度上,是有很大差異.但都要把握最佳氣鳴點的口風.
吹口不同,入氣角度有所差異,兩者都可以使用內唇吹法.
內唇吹法別誤會成內吹法,而將氣往吹口內灌.這是不適當的吹法.
內唇吹法的角度可以由下唇的互動關係變化出氣角度,不是向下壓,向下壓的音色會悶,且緊逼的感覺,簫聲不開朗.
文松
在物理原理上,吹簫我講究最佳氣鳴點與最佳共鳴點,我的簫是自己製作,我將此兩點重疊,我所吹的習慣就以此兩點的重疊為習慣.
最佳氣鳴點是氣鳴樂器的發聲效率點,若將此角度設計成簫的共鳴重疊點,就是我認為完美的簫.
JuJu
謝謝老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