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您 客人:登錄 | 註冊 | 忘記密碼 | 搜索 | 在線 | 幫助  

 廖錦棟的簫古調世界
簫竹工藝
  作簫的怪問題(陳光)

發表一個新主題 回覆帖子 開啟一個新投票 您是本帖第 4714 個閱讀者 瀏覽上一篇主題 刷新本主題 樹狀顯示帖子 瀏覽下一篇主題
 * 帖子主題:作簫的怪問題(陳光) 回覆帖子 保存該頁為文件   本帖有問題,發送個人訊息報告給版主  加入個人收藏&關注本帖  顯示可打印的版本  把本帖打包郵遞  把本帖加入IE收藏夾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北港阿義



頭銜: 版主
級別: 聖騎士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91
註冊日期: 2005/10/17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帖子回覆

  陳光:

今日做一管UV吹口CF調6孔簫,竟然第六孔連續移下約二公分,請同好們探討一下。
吹口處外徑35mm內徑20mm,鳳眼處外徑38mm內徑17mm原計算
各音孔位為筒音552、463、420、376、320、274、233,筒音音孔直徑採1公分其餘6孔8mm,結果除第六孔其它各孔正確,第六孔連續挖補到247mm孔徑6mm音才準確,那56孔間距剩25mm,比較其它簫比例差太多了,至今還想不透,請各位解剖解剖。




編輯 刪除 發帖時間2005年10月29日 15:55:27 IP: *.*.*.*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北港阿義



頭銜: 版主
級別: 聖騎士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91
註冊日期: 2005/10/17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帖子回覆

  文松:

沒人回答不見得是大家都自私,再耐心等等吧!也許有高手可以回答這問題.
我是沒碰過也不知這是何狀況?條件敘述不太容易做判斷.


陳光:
謝謝 文松 老師
在這論壇,大家只有收穫,不付出,結果是可想的,戲演的好壞都要鼓掌,不然都會懶得上台,我只是刺激一下罷了。
這枝簫竹材都一樣,作法也一樣,F調也做了不少枝,也沒出現這問題,但只有這樣結果音才淮,內徑平順。不知同好們的簫有這種比例的嗎

文松:製簫的同好不多,能回答細節問題更不容易,怪問題也難怪沒人回答.

我製簫的經驗都是因材製作,每件作品都是個案,不是用公式計算,
經常同調簫音孔距離差很大,因為條件不同所需要的補償也不同.
也許因此見怪不怪吧!若這麼要說,怪問題或許不少,我自己沒發現吧!


笛癡:陳兄您好啊:
放眼諸位製簫同好中,製簫的經驗比您豐富的恐怕沒幾人,我個人覺得調性與管徑有一定的比例關係存在,如果您能選擇在公差範內的參數來作簫應該就沒有那麼怪的問題了,為您的研發精神鼓掌一下!!!


ect9912:我先聲明 雖然很想 但我完全沒做過簫
但我想
科學發展的過程為"大膽假設" "小心求證"
所以 貢獻一個 我簡單腦袋裡的一個想法 我的理念是爛想法好過於完全沒有想法
說的太離譜的話 不要罵我哦!!
===============================================================
簫聲音"不合理"的太低 是不是 "泛音"共鳴強度 強過 "精算出來的主音"
求證: 用頻譜分析儀來看 應該會有一個較低且明顯的主峰 但 高度不夠
===============================================================
原想是否猜吹口角度與測試者用氣的關係 但這要有很多的經驗這來猜 不是我這種小輩能隨便亂猜的
希望我這樣低淺的內容能讓有經驗的人
加減說說想法吧 或者猜一猜吧!! 猜錯了 沒關係!! 至少有多一些的思考 及 可以求證的方向


--潛水族--偶而也需要浮起來換氣--


無名:

光兄:
請問光兄:您這裡所謂的「計算」依據,是否為上回您來舍下,我給您趙松庭老師的書「笛藝春秋」裡的一篇文章?如果不是,能否告知其來源是什麼?如果是,那我們可有得討論了。(這裡先假設是吧!反正用計算的方法應該都有相似的問題)

趙老師的這篇文章,恕我孤陋寡聞,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看過?真的看懂了嗎?有多少人實際去驗證過?有那些人討論過?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在大陸至少有二位:一位是上海藝術研究所的律學、簫笛名家陳正生老師,一位是杭州佳音樂器廠的廠長應明章先生。

而這兩位先生對於趙老師這篇文章的評價,剛好相反,不知您要相信誰?陳老師認為該文謬誤多多,無法實作,硬要照著作,只會毀了寶貴的竹材;而應廠長卻拿來當作他「獨家」的賣點,大量生產 (拜網路之賜,可以很容易在網站上找到他們不同的說法)。為何有此兩極化的看法?非他們當事人實在無法了解與評論。

我已經不記得是在那一年第一次看到這篇文章,只記得並非在「笛藝春秋」書裡(可能是一位成大的學長給我的影印資料)。只記得那時很興奮,如獲至寶,心裡有這種感覺:「喔,原來笛子、洞簫的音孔位置也可以這樣簡單用代數的方法算出來喔!」它完全顛覆了我當時的想法:「開音孔定位要靠老師父多年的經驗,心領神會,無法用言語來說明」的迷思,尤其若再牽扯到商業利益,更是「佛曰:不可說、不可說。」

那時正在流行玩MicroSoft公司的Visual Basic 程式語言,我就用它寫了一個人機介面不錯的程式,可以從表單上輸入各項參數,它可以自動計算並列印出資料報表。

當時在寫程式時,就已查覺到:「趙老師的這篇文章,以科學、工程的角度而言,實在不夠嚴謹,但以藝術家而言,也是難能可貴了」。因為在文中,他並沒有將理論基礎、數學模式及假設條件說得夠清楚,文中只舉了幾個簡單的計算例子 (有些數值還計算錯了),別人真要拿來實作,當然是困難重重。以竹材的個別差異性這麼大,做「笛子」已屬不容易,何況是變數更多的「簫」?而且他的例子都是以笛子來計算,用之於「簫」,應作何修正?文中更沒有任何交代。

舉一簡單之實例,笛子的吹口是一個封閉的近似橢圓,要精確「量」它的大小已不容易,簫的吹口不論是唐式或U/V形都不是有規則的封閉圖形,您如何用「量測」的方法,來決定它的大小?這一小步一小錯,可謂「失之毫厘,差以千里」。

記得我當時的做法是:
1. 先鋸好竹管長度。
2. 開好吹口,修正到最好吹的狀態(不論是唐式、U/V形)。
3. 用調音器量測其筒音(例如 D +20 cent 或 B-15 cent)。
4. 以此值反推,用電腦程式解一個二次方程式,得其一正實根(root)。
5. 這一個根的值才是可靠的吹口的「等效值」。
6. 用此「等效值」再做其他計算。

記得上次您來舍下,我也跟您說過,還記得麼?
只是當年寫的程式,經過多年來的一次大搬家,又換了幾次電腦及硬碟,已無法找回原始檔案及列印之資料,而且當時也是一時的興緻,在網路尚未普及的時代,也無人可交流討論,故未刻意去珍惜它,現在想來,還真的有點可惜!

痕e,反而是外行充內行,狂人妄語,不值一觀。

若您用的是趙老師的方法,我可要提醒您注意下列幾點:

1. 吹口大小的值如何保證是正確的?(是用尺規「量測」的?還是用精確計算的?)
2. 您的竹管夠不夠直?(若為彎管此方法一定有問題)
3. 竹管的內徑夠不夠圓?均勻嗎?
4. 竹管相鄰各節間之內徑、竹肉厚度是否有很大的差異?
5. 竹材的個別差異性,並非我輩凡人所能完全了解的。
6. 計算之方法能夠讓您容易知道不同調性或同調性但不同長度、內徑的簫,各音孔應開在那裡,而不必向別人借樣品簫,依樣畫葫蘆,不知其然亦不知其所以然,何況也不是任何人都可以輕易向別人借到任何調性、任何長度珍藏的簫。
7. 計算方法不能完全依賴,計算之後,只是很快就會有個概念,八九不離十,知道孔位應該開在那裡,但還是要配合人工調校 (但它可以節省許多挖挖補補的時間,尤其是對有興趣,但沒有經驗的「DIY族」很快就會有成就感;,否則有幾個人能夠有十幾、二十年的興緻與功夫,砌而不捨,慢慢磨出「經驗」呢 )?
8. 其他。

以上個人淺見,提供光兄參考,並歡迎洞簫、尺八「DIY族」、前輩、老師、師兄、師弟、師姊、師妹,多多回應、多多討論與指教!

由肅:

呵呵這種情況我是碰到不少,原理我也弄不透,我比較輔罌握掍i能對它也有一些影響,我一般鑽孔時寧可把第6孔下移少許(1-2MM),或調音時小心一些,我總是把它開的比其他孔小。
我個人認為主要是與第6孔到吹孔之間內膛是否規則、壁厚、材質是否均勻有最直接關係。

逍搖竹郎:
非常對不起再跟帖各位,因一直沒發現有人續跟,這問題今天向各位報告,主要是當時我中耳發炎,無法掌控口風,後帶至香港 譚 寶碩 老師 處,其一吹6孔是準確5孔太高,故不是怪問題,是中耳發炎,面部肌肉僵硬,高音口風難控,造成5孔6孔偏高,後調修6孔,至 譚 鑑定後方修改5孔,完全解決。


文竹:
無名 在 2005年08月15日 22:00:03 說道:
光兄:
請問光兄:您這裡所謂的「計算」依據,是否為上回您來舍下,我給您趙松庭老師的書「笛藝春秋」裡的一篇文章?如果不是,能否告知其來源是什麼?如果是,那我們可有得討論了。(這裡先假設是吧!反正用計算的方法應該都有相似的問題)

趙老師的這篇文章,恕我孤陋寡聞,不知道究竟有多少人看過?真的看懂了嗎?有多少人實際去驗證過?有那些人討論過?如果我沒有記錯的話,在大陸至少有二位:一位是上海藝術研究所的律學、簫笛名家陳正生老師,一位是杭州佳音樂器廠的廠長應明章先生。

而這兩位先生對於趙老師這篇文章的評價,剛好相反,不知您要相信誰?陳老師認為該文謬誤多多,無法實作,硬要照著作,只會毀了寶貴的竹材;而應廠長卻拿來當作他「獨家」的賣點,大量生產 (拜網路之賜,可以很容易在網站上找到他們不同的說法)。為何有此兩極化的看法?非他們當事人實在無法瞭解與評論。


這個不奇怪,愚下斗膽直言。應廠長是商人,陳師傅是學者;應廠長要打這個牌,陳師傅卻要辨是非。我已經通讀了趙的春秋,作為藝術家他積累資料的精神很可貴。作為教材,並沒有什麼神秘或者難度。而且我至少做過500支笛,每一支都不賣的,只是用來試驗,我本人又是理工科班,驗證沒有難度。趙先生那個公式只是一個「模糊數據生成法」,誠如陳師傅所言,不可準確應用於定點的。




編輯 刪除 發帖時間2005年10月29日 16:02:41 IP: *.*.*.*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huangzhimin




級別: 新手上路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5
註冊日期: 2008/08/27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帖子回覆

  第6孔我的算法:552乘0.44等于243mm




編輯 刪除 發帖時間2008年08月28日 14:57:22 IP: *.*.*.*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听竹




級別: 新手上路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9
註冊日期: 2006/02/13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帖子回覆

  如按公式批量制作,又不做精确修正,岂不贻害广大初学者.




編輯 刪除 發帖時間2008年10月11日 15:17:18 IP: *.*.*.*
該用戶目前不在線 huangzhimin




級別: 新手上路
來自: 保密
總發帖數: 5
註冊日期: 2008/08/27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帖子回覆

  如果内径规则,各孔按出音孔的百分比计算,还是比较准确的,当然要先开小一点的孔,后跟据音的高低调整.




編輯 刪除 發帖時間2008年10月13日 11:50:41 IP: *.*.*.*

本主題共 1
快速回覆主題: RE: 作簫的怪問題(陳光)

使用SRPCode?
顯示您的簽名?
有回覆時使用郵件通知您?
 預覽?是 

 
 頂端  加到"個人收藏夾"主題管理精華 | 取消精華 | 固頂 | 取消固頂 | 鎖定 | 解鎖 | 回收 | 復原 | 刪除 | 移動 

© 版權所有: SRPBoard Development Team  版本: SRPBoard V2.0.2 Final
頁面執行時間0.0257秒 數據庫查詢7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