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1131179474
-- 發佈時間: 2005年11月05日 16:31:14
漢音琴歌<文松>2004年04月30日 17:21:47
上回參加程惠德老師的古琴發表會,聆賞當時演出的琴歌都是以漢音來唱,我打聽好像是幾年來的演變.聽聞天穆琴社也研究漢音吟詩,不知有哪位了解台灣的這樣轉變過程情形與原因?
我是一個熱愛漢音吟詩的人,學習古琴也想將吟詩以古琴伴奏,對漢音韻的古樸與美感,詩樂和諧情有獨鍾,不知是否是這方面同好?
-- 作者: 1131179532
-- 發佈時間: 2005年11月05日 16:32:12
坐忘
我問了些琴友,都不清楚琴歌怎麼開始用漢音來唱的。
手上的CD中有一張天心琴齋的廖秋蓁女士的CD-天心琴韻
是古琴獨奏與彈唱,這張CD是2002年1月錄音8月出版,其中有五首琴歌,不過都是唱國語。
我是還沒聽過用漢音唱的琴歌,而我們庄腳所在的資訊比較缺乏,
不像台北那麼豐富。
在查阜西的文集中好像有提到,他認為琴歌應該用"鄉音"來唱,
如果孔子用古琴伴唱詩經,他應該是唱山東腔吧?
那我們當然是唱漢音囉。
另外,還記得唸高中時教到長干行,國文老師說,這首詩的時代背景與聲韻要用漢音來吟唱才對,
那時他還教我們用漢音唱,那是我第一次用漢音唱詩。而且她印譜給我們,
叫我在課堂上用笛簫吹給同學聽,還幫同學伴奏,蠻有意思的,所以印象特別深刻。
只是大家習慣了"現在的官方語言",唱漢音好像怪怪的,
而漢唐時是琴學鼎盛的時期,"那時的官方語言"不正是漢音嗎?
像南管不正是傳承古風遺韻的漢音。
那麼尤其是古琴伴奏的唐詩琴歌,唱漢音應該是更合韻味的吧!
於是,我"猜":
在本土意識抬頭和追求復古原音下,若說琴歌唱漢音,應是裡所當然的吧。
妾髮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遶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
十四為君婦,羞顏未嘗開;低頭向暗壁,千喚不一回。十五始展眉,願同塵與灰;
長存抱柱信,豈上望夫台?十六君遠行,瞿塘灩澦堆;五月不可觸,猿鳴天上哀。
門前遲行跡,一一生綠苔;苔深不能掃,落葉秋風早。八月蝴蝶來,雙飛西園草。
感此傷妾心,坐愁紅顏老。早晚下三巴,欲將書報家;相迎不道遠,直至長風沙。
──李白•長干行
-- 作者: 1131179551
-- 發佈時間: 2005年11月05日 16:32:31
坐忘
摘錄查阜西(琴歌譜例雜言之一)
鄉談折字之說
"鄉談"是指一個漢族地區方言中每個字的四呼開合和四聲陰陽的總概念;
"折字"是要求歌者用他能講的最純粹的方言去演唱。
在演唱時,必須把那一方言中的每個字的四呼、四聲忠實地唱出來,
以便使那一地區的人一聽就懂。
-- 作者: 1131179587
-- 發佈時間: 2005年11月05日 16:33:07
文松
坐忘 在 2004年05月02日 11:37:01 說道:
我問了些琴友,都不清楚琴歌怎麼開始用漢音來唱的。
手上的CD中有一張天心琴齋的廖秋蓁女士的CD-天心琴韻
今晚廖秋蓁老師與琴友要到寒舍來看我的琴,順便試一下琴簫和,準備定期聚會練習,我對琴與簫的領域學習應該可以從此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