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簫聲的感動與平靜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6747 次) 時間:2005年10月20日 22:57:07 來源:空山凝雲
文松 2004年08月16日 12:45:14
若用簫抒情,旋律中有心情,旋律中傳達喜怒哀樂.
若用簫放心,放鬆,放下,平靜.簫聲也會讓人鬆弛與平靜.
簫聲感動人,先感動的是自己!無法感動自己很難會感動別人.
若自己的心沒有寧靜,簫聲所傳遞的還是自心的返照,
簫聲怎能讓人平靜,狂心頓歇?
簫聲如何?由心而發,所以我說簫是傳心之器!
梁銘越教授說過"愈想表演好越失去自己";唯有讓表演不是表演,那才能表現真如自在.
我很不喜歡表演,後來可以適應了,關鍵是把表演當作換地方玩,就是四處玩,莫怪我不認真.
只是分享罷了!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01:38
|
簫浚
要對治「愈想表演好愈失去自己」...
嘩...已經是在技巧以上再以上的層次...
半狂生
簫聲要感動人,要先能感動自己,這是至理名言,但我想指出,能夠感動自己的簫聲,未必能夠感動人,這是很現實的問題。舉個例子,笑話要自己覺得好笑,才可以令人發笑,但要令人發笑,必須懂得說笑話,知道用甚麼語調,知道大細聲的地方,還要曉得那裏賣個關子,別人才會發笑,所以同一個笑話,有人說得好笑,有人說得沉悶,但對他們來說,或者都會為這個笑話而大笑。吹簫也是一樣,除了要自己受感動之外,也要曉得簫的語言,才能夠用簫來說故事,使人受感動。而簫的語言與簫的技巧並不完全等同。
我有這樣的經驗,有一首曲我很喜歡,自己用洞簫吹來也覺得很棒,深受感動,覺得音準和音色或頂P張維良尚有距離,但感人之處應該分別不大,誰不知錄下來自己一聽,發覺十分沉悶,出音拖泥帶水,不夠爽快,大細聲又不好,旋律時快時慢。以往實在是夜郎自大,坐井觀天,自覺非常慚楚C反覆思想,結論出要曉得音樂語言這個道理來。看見文松兄這個貼子,把握機會將自己的看法說出來,交流並接受指正。 |
頂部
|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02:38
|
文松
從理性來思考,感動不感動是抽象問題,每個人有所不同.
從吹簫的經驗來看,會感動別人,首先是自己有所感動,而自己感動也不一定會感動人.
音樂藝術有一定的美學基礎,是普遍的認知,這樣的基礎是需要先建立起來,有了一定的美學基礎,有利於引起別人的共鳴.在這樣基礎上發揮情境,是我覺得較能吸引多數人的架構.
基礎功夫需要建立起來,直到可以自由隨心所欲的暢所欲訴,那過程,直到自己都會覺得受感動,此時可能也許會感動人.
也有可能自己覺得不佳而別人已覺得很棒;永遠不滿意自己的作品,是藝術家普遍的追求與突破的過程,對自己的要求更高,才有成長空間,但在創作的當下,其心是感動的! |
頂部
|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04:38
|
百草筑
表演者不一定人人是虞伯牙,何指望聼者人人是鍾子期?
博得衆多喝彩的通俗者必定有其可取之処,曲高和寡的雅樂也會有它的孤傲不群被孤傲不群的人去欣賞。藝術的多發性、多元性決定了藝術的多樣性、多層次性。藝術的受眾也具有相同性質,蘿蔔白菜,各有所愛。熊掌肥魚不可得兼,雅俗卻可共賞。
感動自己,是因了自己的感動而發自心聲。打動了別人,是因了相同的感知基礎產生了共振共鳴。 |
頂部
|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05:56
|
文松
百草筑所言甚有同感!共振共鳴得須有相近的波長,不同的人會欣賞不同的領域,總是會有相近頻率的人引起共鳴!藝術的多元也正如欣賞者的廣泛.
簫與古琴雷同,自我陶醉更甚於表演,有沒有知音並不影響它存在生活中的美,因此我覺得不會有曲高和寡的問題,因為它不是為了取悅誰,也不須考慮市場導向,只要它在我們心靈、生活起了作用就夠了! |
頂部
|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07:58
|
拾簫
先感動自己是信心的來源!....自信心則是一切的基礎!........
一樣米養百樣人!...感動自己以後要感動的對象是誰?...感動到那一種程度?...
那就要看每個人對..簫境..的自我期許為何了!........
格物、致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是每一個人的認知...但並不是每一個人
的認同與期許!.......................................
獨善其身或推己及人...修身養性或普渡眾生...這是一体兩面的!..哈哈!
百草筑
能和前辈有一样的感觉,要感谢造化的神奇!我很幸福!
老师是唯美的,这样的精神内涵融入到箫韵中,怎能不打动人?直听得草儿也醉了。
百草筑
一位卓越的箫者之情操修为,会对受众产生良性的导引,使内心共同升华。
箫韵如鉴,矫饰不得的。
這已经不是简单的悦己娱人,一如法螺大音般,净化滋养心靈,慈濟生靈,渡凡俗于煩惱之外,使人世間祥瑞和諧。 |
頂部
|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08:52
|
文松
簫聲是由內而外的方向,心靈的修涵是提煉簫藝的重點.
有個擊鼓團隊-優人神鼓,所表演的[金剛心],就是從心靈修鍊的藝術,擊鼓的動感,寧靜的心,專注當下的美感,由內而外的感染力,令人震撼與感動!有空可以看看這片DVD,那可以深刻體會由內而外的傳遞.那不僅是藝術,生命力,美感,靈動,禪.... |
頂部
|
空山凝雲 |
發表於: 2005年10月20日 23:13:37
|
百草筑
優人神鼓,学生去寻来,以学习揣摩!但不知大陆有没有。
想三國歷史中有彌衡,擊得一手好鼓,偏偏因此惹禍,參與政治紛爭,螳臂當車,祖上梟雄孟德正是需要輿論宣傳支持的時候,哪裏容得他。學生依然感慨彌衡敢罵,但不屑其剛愎自負,不講策略。
拾簫
有道是:生要逢時、對位........
但逢時與否卻不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對位有一半掌握在自己手上.....
感動自己是先決條件,但感動自己並不一定會感動對方,有時會形成孤芳自賞..
先投其所好,再引君入甕...兩全其美也!....
雨客來
在家孤獨玩簫已數拾年.工作回來隨手把吹流行歌曲.自得其樂.疲憊全消.但因缺乏資訊以為此生難麻酊澈~質.吹奏技法.並未自我提昇.雖然在夜市買過十幾把簫了.一直停留在(菜市場)水準.難登大雅之堂.直到近來偶然機會遇到簫友.才出來與大家交流.赫然發現吾輩不孤也.也發現自己遜得很.馬齒徒長.虛度光陰.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得趕緊汰換裝備重新學習.以免遺笑大方.
吟風
雨客來 在 2004年08月24日 13:56:54 說道:
在家孤獨玩簫已數拾年.工作回來隨手把吹流行歌曲.自得其樂.疲憊全消.但因缺乏資訊以為此生難麻酊澈~質.吹奏技法.並未自我提昇.雖然在夜市買過十幾把簫了.一直停留在(菜市場)水準.難登大雅之堂.直到近來偶然機會遇到簫友.才出來與大家交流.赫然發現吾輩不孤也.也發現自己遜得很.馬齒徒長.虛度光陰.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我得趕緊汰換裝備重新學習.以免遺笑大方.
不論是 "馬齒" 或 "人齒".....徒長....不至影響吹奏興趣 !
就算掉光了....也可拜科技之賜而起死回生..(裝假牙 ? 還不至於吧 ! ㄏ...ㄏ..)
歡迎光臨 "傳心" "古調".....!
文松總壇主...製 簫 無 出 其 右 !
竹山板主.....製 尺八 首屈一指 !
天曲玲瓏處處聞;
韻律曼妙蓮花香!
拾簫
雨客來兄您好:
歡迎來到"傳心簫韻"......................
小弟自高一迷簫也已三十多年了,去年在公司晚會用卡拉OK伴奏,吹奏一曲"心雨",引起
很高評價與共鳴...當時還頗自豪........
今年因工作關係較有空檔,也因此結識了"吟風兄/文松兄/竹山兄/阿義兄/朝陽兄..",
總算体會了洞簫的奧妙,也發現自己的水準...哈哈!還真不入流呀!...
感謝吟風兄帶小弟參與數次的簫雅集,哈哈!效果還真不賴哦!...... |
頂部
|
文松 |
發表於: 2005年12月17日 11:43:05
|
上回〔當西方遇見東方]長笛、竹笛、木笛與尺八的音樂會,欣賞各種吹管所表現的不同特
色。我感受到其中有兩種很大差別。一是音樂表演,一是自我陶醉與分享。塚本老師是屬於
後者。
吹禪的簫聲是一種自我修持,不是表演音樂,聆聽這樣的音樂,需要心情隨之平息,閉目
放鬆,隨著簫聲進入寂靜之境。若期待有華麗與花巧,注目聆聽,那是會失望的!因為除了
樸素就是簡單,放鬆於當下。
當操作技巧圓熟後,簫聲是由心而發。應該說藝術作品都有雷同的的傳遞功能,作品反應出
心境,藝術的突破,須由心境與文化底蘊著手。
昨天與幾位藝文朋友聚會,聊起佛法與佛學,藝術與創作,有感而發拉雜幾句與大家分享。 |
頂部
|
玄意 |
發表於: 2005年12月18日 17:35:40
|
在下陋见,感觉塚本老師以及日本的尺八大师的吹奏,好像技巧用得少一些,更多偏向于吹奏的气息奶牷C从文松老师提供的塚本先生的短短的视频里面,看出他的修持和吹奏的奶O深厚。倒没有什丰[花啊之类。一个音就这之j下来,呵呵,厉害!! |
頂部
|
文松 |
發表於: 2005年12月19日 13:33:57
|
上回在傳藝中心,與[若水雅集]的傅春宜老師聊天,狀元茶坊代理我的作品,她說每天聽我簫聲,
感受簫聲與氣息間,平緩而從容,不自覺在這鬆長的氣息與簫聲間,心情就平靜下來.
前天在茶席上遇到一位法師,我也以簫聲分享,受到讚嘆;我解釋相較於日本吹禪用浮沉音修定,
我則以簫聲的濃淡攝心.除此差異外,同樣是在鬆緩的氣息間放下.
聆聽塚本老師的簫聲,若要尋找其高深技巧,其實就在樸實間的從容氣息與寬鬆口風.
還有平靜的心湖. |
頂部
|
玄意 |
發表於: 2005年12月19日 15:49:44
|
玄意 在 2005年12月18日 17:35:40 說道:
在下陋见,感觉塚本老師以及日本的尺八大师的吹奏,好像技巧用得少一些,更多偏向于吹奏的气息功夫。从文松老师提供的塚本先生的短短的视频里面,看出他的修持和吹奏的功夫深厚。倒没有什么技巧加花之类。一个音就这么下来,呵呵,厉害!! |
|
不知為何帖子會出現亂碼,呵呵,以後用繁體字發貼。 |
頂部
|
文松 |
發表於: 2005年12月20日 11:45:40
|
亂碼的原因是沖碼,論壇系統的缺點,繁體也會,遇此現象,退回將起亂處字,以空白間隔前後就好了. |
頂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