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泥洹蘭若--10/29藝文集會地點
(這條文章已經被閱讀了 3550 次) 時間:2005年10月29日 11:22:53 來源:文松
10/29下午三點,參加雅集的朋友請參考地點:
杜輔仁,陶藝家,工作室以「泥洹蘭若」為名,住所位於三芝山上,空間約100坪
台北縣三芝鄉迎旭街5號 Tel:02-2636-5833 0921-611-696
杜輔仁年輕時,原本以修車為生,直到一位大溪陶瓷工廠的親友介紹,才開始接觸陶瓷行業,可是後來卻因為生意不佳結束營業。剛到天母陶藝工作室時,他清晨6點就到,並開始打掃環境,直到8點才陸續會有人到,這段清晨時光雖然是純體力的勞動,卻總是安寧美好的。他輒祕C,減少大家獨自摸索的時間。在那裡,他得以接觸一些「天真」的人,離開世俗的環境干擾,這段經歷是一種因緣。因為宗教信仰與車禍後養病的緣故,一種不再強求的態度因而呈現在近年的創作中。作品中留下手指的痕跡,不再修整器形,或消極地保持最原初的陶器造型,不過度動心念。這次展出的陶盤、瓶與壺在簡單、重複的器形與低調的色系下,結合了佛經的偈語。
杜輔仁陶藝法相莊嚴 (2003年10月09日)
【台灣報導】在陶的「曼陀羅」裡創作冥思,杜輔仁潛居台北縣三芝鄉小山莊,工作室取名「泥洹蘭若」,意為「朝向真理之路」。廿一年前從汽車修理轉往陶藝,他說自己看著一塊土變出千姿萬態的作品,了解何謂眾生皆異,聯想生命如何由點擴展成面。
理個平頭穿個唐衫,杜輔仁衣上還微微沾了些泥。他喜歡用鐵釉、灰釉上色,他說這樣比較貼近自然原色。三芝山上的工作室茂林修竹,花草繁盛,朋友都羨慕他好會打理。他最近正整理作品,過兩天要開個小型展覽,只邀請貼近的朋友觀賞,「算是對這一年的回顧」。
他笑說自己不會理財,汽車修理廠雖然生意好,但總是財進財出。結束後到姊夫陶廠幫忙,卅六歲才開始學藝。他好讀佛經,器皿上多刻有經文,飾以莊重的褐玄色,盤上有順應拉坯形成的螺旋紋路,代表圓滿。「能不能回到圓滿看個人奶牷A能和圓滿境界的人相處會非常愉快。」那周遭有圓滿的人嗎?「我周遭都是啊!」
他好用大數量的排列方式展示作品,企圖演示佛法的莊嚴之道。
[ Continued from preceeding page... ]
初見陶藝家杜輔仁便對於他的三分頭、一身手染棉布衫和靦腆微笑的樣貌印象深刻,與印象裡深處山中的嚴峻藝術家形象截然不同。當初遠離都市選擇三芝,是為了專心從事創作,而正好奇著如何的生活態度才能有這般自然無礙的神態?也在進入他的家中、工作室後,透過陶藝作品與料理中得到了解答。
車行經蜿蜒山路後彎進芝柏山莊,杜輔仁位於三芝的家和工作室「泥洹蘭若」即隱身於這小小竹林後。
入門前需爬上室外鐵梯到二樓,由於房子依山建築,所以入口其實是房屋的四樓。更因由這兒是他的
工作室身兼住所,為了區格外來訪客與朋友,他在四層樓近一百坪的空間中做了巧妙規劃。
一入門即是工作室的接待處和展示區,主要開放給一般客人參觀;而四樓以下不對外開放,三樓是
陶藝工作室,放滿了各式製陶器具與半成品;二樓是主要居家空間;一樓目前是佛堂,將來希望能
不定期舉辦小型作品展,更有系統的呈現每個時期的創作。
杜甫仁認為,「這裡是我的家,也是我的美術館,希望客人進來後能由空間的安排展示,對我有初步認識。」
因此四樓的入口處以作品展示和討論空間作為接待處,對於不熟的訪客來說,可以直接觀賞他的作品,
對杜輔仁來說也不用擔心居家住所被打擾。
對於創作,近二十年來的態度始終如一,對他來說,藝術就是作自己喜歡的事情,既然如此,
也就不適合以商業化的方式推廣。因此除了每年一度的展覽外,家便成了他最重要的展示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