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文松 |
|
頭銜: 論壇壇主
級別: 義工
來自: 蓬萊竹山
總發帖數: 2791 篇
註冊日期: 2005/10/17
|
|
訊息 查看 搜索 好友 OICQ 郵件 複製 引用 回覆
|
回顧一下,我製簫的過程大約經歷這些階段,給大家參考!
1.仿製期
當時是國中一年級,利用學校的工藝教室的工具,我作第一把簫,模仿現有的簫,
自己採竹製作,按樣本比例鑽孔製作,並題一首詩在吹口下方,當時工藝老師看到
幫我拿去參加展覽。
這時期對性能還沒有概念,只是可以吹,音階大致還可以,享受製作的成就感。
2.音準講究期
高中以後加入國樂團,也接觸吉他與其他樂器,發現簫的音準差異很大,
也開始對音孔距離與音高關係作實驗,後續製作不銹鋼管簫笛等...
這時期的方向朝向音準追求,以音孔距離與吹口的配合來得到最佳音準.
3.音色講究期
音準的要求到達了以後,開始講究簫音色,對簫材的特性與音色的關係開
始作實驗比較.對取材的方向得到一些結果,對材料採集與製作過程的處
理步驟差異,也獲得一些經驗.
對吹口特性與音色關係,材料與處理差異的影響,開始借用儀器測試,對音
色的掌握也獲得一些佐證.
4.共鳴期
音色的關鍵除了材料,還有更重要的物理特性,這是我從工作專業領域的基
礎與工具移用的結果,發現了兩個八度可以重疊的霧聲音色.與多高頻諧波
的水聲.
我開始講究兩個八度重疊的霧聲音色,製作可以重疊的兩個八度泛音.這時期
也挑戰長長短短的調性,甚至八尺長簫的合音律製作.
5.多重泛音期
繼續共鳴期的發展,參考長笛與尺八的泛音列特性,我開始朝向多重泛音的方向邁進,
細膩而精密控管過程,發現差隻毫厘差之千里的精密度,這牽一髮動全身的互動變數
關係,是一種慢慢將兩條交叉線調成重疊的過程.需要慢慢的磨與實驗.
多重泛音期所掌握的目標是泛音列的平整與多重疊,雖然與尺八或長笛的性能接近,
但它的難度在於更多的變數,例如內徑不一致,吹口音孔數量與大小的不一致,日本
尺八或長笛都是接近一致性的規格,例如音孔距離固定,大小固定,以內徑來調律.
而長笛則多半是按模型製作.
挑戰更多變數的重疊過程,是很繁複又精密的歷程,最終都有一個重疊的點,就是慢慢
修訂到重疊後,它的性能就完美了!
 千奇時尚不動心
獨愛閒情呵竹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