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曲情與技巧應用 [打印本頁]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6-26 17:11     標題: 曲情與技巧應用

昨天與陳中申老師及劉昱昀老師交流,其中談到笛簫技巧與曲情變化上的應用,陳老師特別談到他在口風角度與氣束之變化上應用於曲情中,沒有固定的氣息角度,類似已稍俯吹來增強飽和度,以仰吹收弱音,或是應用氣束角度的音色變化來詮釋曲子。

另外他也提到快速音符或跳躍式音階,劉昱昀老師則回應簫應該有它的獨特語言,不適合用笛子的技法來移植於簫曲,類似大提琴拉快速音階,有大象舞不動的感覺。陳老師強調曲情的變化是無所限制的,簫曲也不該侷限在單一領域,應該有更大膽寬廣的嚐試與應用。

我談到南管曲中也有不同意像與曲風,示範了八駿馬與百鳥歸巢段落,不過劉老師聽來說,其實這都是在一樣的語言下的曲情差異,並沒脫離簫的韻味。

以上分享大家!也歡迎提供您的看法!
作者: 殊生    時間: 2006-6-27 13:55     標題: 撐出自己獨有的天空

每樣樂器都有他先天的特質。

有的像活潑好動的小孩,有的像優雅的紳士,有的像老成持重的長者…。
或擅於喜劇,或精於悲劇…,總有屬於自己的一片天。

簫在我看來,像個看透世事的隱逸者,個性穩重夾帶些許年紀(不一定是生理年齡),演出悲劇時堪稱精妙,飾演喜劇則顯得笨拙。

要他學小孩追趕跑跳碰,不是不行!只是這並不是他在行的絕活,表現起來必然不是那麼出色,嚴重時難免醜態畢露。

讓每樣樂器儘量發揮他的優勢(偶而開發第2專長),避免暴露缺點,應該是比較可取吧!?

[ 本帖最後由 殊生 於 2006-6-29 09:11 編輯 ]
作者: 北港阿義    時間: 2006-6-27 14:14

我贊成殊生的看法,但是如果樂器的性能已經開發出一個新領域則應該用不同的角度跟演奏方式去詮釋,這樣才能發揮該樂器特性,譬如貝多芬的曲子還沒出現的鋼琴,幾乎都沒辦法演奏他所寫的曲子,但是鋼琴製造者會能夠製造出順利演奏他的曲的鋼琴,在不斷的改良下,才慢慢發展出現在的鋼琴,但是現在的鋼琴跟以前的鋼琴一樣嗎?肯定音質跟音色都是不同的,孰優孰劣就要依個人的喜好了,只是現在好像並沒有人製作以前的那種鋼琴了。
作者: 江山歸雁    時間: 2006-11-16 00:16

我认为,可以作些不同的尝试,但须立足于箫的本身特质。尝试的结果无外乎两个:为多数人接受,或新鲜一时而渐被遗忘。
作者: 桓    時間: 2006-11-18 17:01

每种乐器都应该有自己的特点,所表现的都有一定的范围。
尝试当然要做的啦。如果一味的遵守传统,那就有可能慢慢的在传统中消亡了。
我还是赞同时代是进步的观点。应当在传统的基础上,对一些传统的事物加以改化而适应时代的需求。这样才能长久的保存下去。可以阳春白雪,但是绝大多数人不可能一出生就阳春白雪了。要实验,有所选择的舍弃和添加一些别的东西。
尺八不就是一个例子么?呵呵。乱说。




歡迎光臨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donsiau.net/bb/)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