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文松洞簫性能發展與尺八的差異 [打印本頁]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6-26 16:30 標題: 文松洞簫性能發展與尺八的差異
歷年來個人著手於洞簫性能的研發,其方向是朝向簫曲應用藝術的拓展,在吹奏靈敏度與共鳴可變層次上,逐步耕耘,並致力於能達成一致性規格控管為目標。
洞簫的共鳴發展,我所努力的方向與日本尺八是有所不同的。其最大差異在於濃淡的操控美學。雖然在測試與實驗上,唐吹口音色雖然乍聽雷同於尺八音色,但實際的設計是有所差異的。
唐吹口之應用曲風,我著重於漢文化中,詩詞曲韻情境的洞簫古曲風格,因此我在唐口簫的設計上,是以能實現方便操控濃淡為目標,與日尺八的飽和音準為目標,在設計與應用曲風上其實是有相當差異的。而在樂器先天上的規格(八孔簫音孔均勻排列),八孔簫的每音孔泛音之豐富度,是優於尺八甚多的。它特別有利於發展各音孔平均分布的豐富泛音,以利濃淡變化。
另外在製作上,尺八常以固定曲線來調整一定調高(長度)的內徑,音孔距離固定,不管竹子厚薄、形狀的差異都調到固定的內徑曲度;與文松適才適用的各變數歸一調法(音孔距離、內徑曲線、音孔大小都因竹子的差異而有所變化)、以多重聲波控管到達理想目標,兩者有明顯不同,其結果最大差異在音色的通透度上,沒有補太多土,可以讓竹子的傳導性更佳,更具自然竹韻柔美肉聲.
一把能操控濃淡音色的簫,與一把以飽和音色為標準的尺八,在音準基礎與多重聲波的排列上是不同的。尺八若沒吹到飽和音色,其音準普遍偏低,需要略仰吹維持音準;而能操控濃淡的簫,其淡聲是能還原傳統簫的無共鳴狀態音色─悠悠簫聲。其濃聲是有所支撐的飽和大張力音色,而在這樣的變化範圍音準是一致的 ,不需要俯仰調整。
我認為傳統的優美不能失,但傳統樂器的性能若有改善之處就需要努力發展,一把好的簫不僅是能展現傳統的音色,也能延伸發揮變化豐富音色,兼容廣泛應用的範圍,而且很容易操作,這才是理想。
作者:
殊生 時間: 2006-8-2 12:45
文松老師說【唐吹口之應用曲風,我著重於漢文化中,詩詞曲韻情境的洞簫古曲風格,因此我在唐口簫的設計上,是以能實現方便操控濃淡為目標,與日尺八的高飽和標準為目標,在設計與應用曲風上其實是有相當差異的。】
如我所解讀,文松老師要的,是否就是讓唐口簫像老一輩「漢文先」吟唱詩詞般,抑揚頓挫分明的風格囉!而這樣的風格,只有借助唐口簫的濃淡操控,方能盡得原味?
日本尺八除飽和度大外,操控不出您要的濃淡音質嗎?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8-2 13:16
我吹簫喜歡有人聲吟味,發自心底的吟聲,可以是吐露心事,也可以是隨心的放遊。
因此濃淡簫聲對我而言是不可或缺的。
尺八的設計若要吹淡音,當然可以,只是其結果會有所不同!
細節我保留不說,以免引起不必要爭議,有心人自己實驗便知。
我現在想從u吹口或uv口上實踐濃淡張力,與日本尺八的區隔更遠些。
唐口簫就暫時停下,不想再發展。
作者:
北港阿義 時間: 2006-8-3 11:54
我一直喜歡UV口那種幽遠的簫味,雖然尺八對曲子的張力很吸引人,但是取代不了UV口!
上次在南藝大簫聚,在沒有錄音可以回味的情況下,唯一的讓我念念不忘的就是孤鳥一曲,要吹出那種深邃的孤獨,我想短時間尺八是很難到達的!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8-3 12:46
我有片段錄影,不過是mov檔,很大!沒工具可以轉.
聽陳中申老師說過,南藝大雅集錄影已轉成dvd,
是文大研究生劉宗岳同學處理,也許鹿谷雅集會提供.
作者:
拾簫 時間: 2006-10-14 09:31
我吹過北簫,練過UV南簫,聽過尺八,雖然各有特色,但總覺尺八聲的深度與廣度較豐富!也較迷人!曾想深入研究尺八,但礙於時間、日語程度、文化差異而放棄,想想還真可惜!
最近專心投入"養生與醫療氣攻"的研究,當接觸到"五行與聲語"單元時,深深體會"漢文化"不只在人文領域有特色,它更是研究"自然"、回歸"自然"不可或缺的教材!
如果用國語唸"腎臟"時,腎的氣不太會共振;如果用台語唸"腎"時,腎的氣較會共振與膨漲,如此腎較易有彈性與活絡而不易萎縮!.......
簫聲會使全身之氣往外散出,裡氣才不易內積!不過吹奏不當也會"悶"住裡氣!
以文松兄的專業,先從U或UV連結到古文化,是很好的購想!如此才能彰顯其特色!至於與尺八是否一定有所區別,就順其自然吧!
不過"唐口簫"暫停可以,但也不宜放棄!
[ 本帖最後由 拾簫 於 2006-10-14 09:33 編輯 ]
作者:
飛飛 時間: 2006-10-14 11:03
以人有限之年開發可能無限之物來衡量~
我是較認同老師現在想追求的~
(有一假設性測驗:如果唐口簫與尺八擺在一起~
猜猜看有幾把 "唐口簫" "尺八"~猜中機率有多少?? ?)
另以樂器本身的發展來說~有時適當的"區隔性"也應列入考量~
淺見淺見~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10-14 11:13
唐口簫雖然停止再發展,是不會放棄的!謝謝拾簫兄的意見!
我研發的唐口簫與尺八的區別,音色分辨上,主要差異於泛音分布上有很大不同。
我的唐口簫五度泛音由下上翻,可以到達上把手都有,日本尺八只有一兩孔翻起來有而已。
特別是是全管音色的平衡度不會只偏重於筒音,還有音準基礎,尺八是以飽和音為基準,
我製作是以中庸音為基準,容許濃淡變化音準不飄移。
不過日本尺八發展大動態張力,及俯仰微分音的精準操控與我們的曲風是不同美學方向!
作者:
拾簫 時間: 2006-10-14 15:19
尺八雖好,但總是日本人的,尤其有濃厚的東洋韻味!練得再好,很難了解與溶入其人文境界!既然尺八傳自唐朝,何不由V或UV深入研究發展呢?...這是我的想法!
V、UV、唐口簫吹奏時對五臟六腑、丹田氣..等的關係,目前正在研究中,尚未經驗證,不過初步的感覺為:
1.V形...與心血管的活絡較有關係.
2.UV形...與脾、腎、膀胱的活絡較有關係.
3.唐口簫...與肺、胰、肝的活絡較有關係.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10-14 20:51
喜見拾簫兄深入於不同簫對人體的作用研究!這是個突破性而重要的方向,
我只能從物理上的特性及操作應用的差別,以實踐來走向不同吹口特性的領域.
它們有其共通性與獨特性,都有其無可取代的特點,也是並存的理由吧!
相較起來U或V或半UV的開拓領域比較大,以前認為的特性在製作的實踐過程中,
將多重聲波的精密度與氣鳴原理的講究後,有了令人驚訝的結果,這是令人振奮的!
也就是因此我停下了唐口簫的繼續發展,專心研發UV系列的原因.
拾簫兄從人體與簫的關係研究,我在簫性能與吹奏方法上著手,一起加油!
作者:
拾簫 時間: 2006-10-15 19:53
我對氣功之所以入迷,乃因有很多以前視為"特異功能\"或"怪力亂神"的招式,都可由物理學上來應證,當然屬"魔術"領域的不算氣功的範圍!
這幾天的體會,半UV形應該兼具總和性效果!
如果時間許可,是否請文松兄分別以"U、V、半UV、唐口簫"各吹一遍~寒山僧蹤,我用氣感來感覺各種簫聲與身體的共振性並予以區分,或許也可請我的前輩们來參與!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6-10-16 09:43
沒問題!
我找時間一一錄製給拾簫兄參考
作者:
簫 時間: 2006-10-16 10:17
QUOTE:
原帖由 拾簫 於 2006-10-15 19:53 發表
我對氣功之所以入迷,乃因有很多以前視為"特異功能\\"或"怪力亂神"的招式,都可由物理學上來應證,當然屬"魔術"領域的不算氣功的範圍!
這幾天的體會,半UV形應該兼具總和性效果!
如 ...
对。这样有对比性。可以让大家的更直观的认识。
作者:
力道山 時間: 2006-10-19 00:17
期待文松兄的寒山僧蹤!
如果有基本音階吹奏前比對,可能更客觀!!
作者:
HSM 時間: 2009-2-5 13:52
真的很想現場聽尺八的聲音,
只能在電腦互聯網上欣賞,不能更具體了解和比較它們的特色.
作者:
文松 時間: 2011-4-5 20:39
日本製管大師大橋鯛山先生來山交流時,文松實測其作品,與日本普遍尺八都一樣的情形,
吹無共鳴鬆音與共鳴飽滿音的變化,口風若不作俯仰角度,音準有很大變化,大橋先生
說明日本尺八的演奏需要以操控技術來維持濃淡音色或大小聲變化時的音準
正如此帖中開頭所敘述,文松簫推廣濃淡簫聲美學與日本尺八有所不同,文松簫在同一角度下
變化濃淡音色,音準可以穩定,即使文松所製日式五孔尺八樣品也一樣的性能,神崎老師親自試驗文松
樣品尺八後證實不需改變角度吹來奏濃淡音色或強弱,音準能維持不變.
作者:
文松 時間: 2011-6-13 10:11
最近又聽到文松簫像尺八的說法,有必要再補充說明一下!
文松發展無尾律長管,尤其唐吹口,很像尺八聲沒錯!那是只是飽滿共鳴開朗型其中一種;
文松簫的實驗型制有很多種組合,例如吹口樣式,長短尾段,內徑曲線參數大小組合,
有很多類型的簫,例如:南管古樸型,紫竹北簫型,長尾溫婉型,渾厚型,清亮甜美型....
簫其實有很多種值得發展的樣式,依用者喜好,文松提供不同揮灑工具選擇,文松簫的實驗範圍
多元豐富!型式之不同卻有一致的性能與精確度,才是製作的理想
作者:
笛韻簫瀟 時間: 2011-6-29 11:30
我之前的笛子老師對尺八甚有研究,曾聽他吹,音響甚厚,不遜色洞簫。是否倆樣樂器都是對內徑非常講求呢?更聽說日本尺八指孔距離皆為相等,其音準靠巧妙的內徑變化作為修正,而日本尺八對內徑又有更深的研究!
作者:
文松 時間: 2011-6-29 11:39
簫與尺八對內徑的要求都一樣,調好內徑曲線才有好共鳴
只是普遍製簫者對內徑深入研究者不多,都打通、磨平、鑽孔而已
那量產的簫無法要求共鳴,音能準就很難得了!
日本尺八音孔距離都一樣沒錯!那是指同一調高的尺寸,
其目標就是補土或磨到一樣內徑曲線
比較難的是:不同內徑曲線也一樣可以調出好共鳴
因材製作,不填補太多的土,共振傳導性才會好!
作者:
笛韻簫瀟 時間: 2011-6-29 11:58
有些難懂,看來晚輩還需多多學習,增長知識了,感謝文松老師解釋。
作者:
文松 時間: 2013-3-23 07:53 標題: 樂器性能與音樂美學
文松畢生愛簫,實踐、領悟製簫與吹簫之奧妙,發展多重聲波共鳴洞簫並推廣其應用的簫聲濃淡美學,
十多年來熱情分享,受到廣泛肯定與應用,感謝很多支持的簫友!
也有人疑問共鳴做得很強有需要嗎?簫本身就是含蓄內斂特質,我十多年前所做的簫與現在做的簫有何差別?
一路走來,點點滴滴感受很深!
從樂器性能來說它是理性的,從音樂情韻來說是感性的,樂器的性能該致力於精準、廣域、靈敏、好操作、好音色
而音樂應用來說可以傳統、現代、東西方,動靜皆宜
我認為一把好的簫應該可以應用很廣的範圍,
可以是其聲嗚嗚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也可以如書法般展現線條與結構之美,如水墨畫般多層次,立體,遠近...
也可以進入內心深處的絲縷牽引,吹者與聽者皆能放鬆、寧靜、入禪
也可以在現代樂、爵士樂中與西洋樂器平衡、和諧
都是同一把簫,它可以多面向的表情張力,讓不同的人應用與發揮,都很方便而理想!
共鳴做得很強,不是為了要吹滿用!它提供了簫聲的豐富層次,靈敏回應氣息變化於濃淡音色,
抒發心情的範圍更廣了!可體現應用之妙存忽一心;但它還是可以很傳統的吹法,展現古老情韻
作者:
听云 時間: 2013-3-23 16:01
发展的眼光看问题,既要传承,更要发展,更要发展能兼顾的性能和口风,时间会让人们理解的
作者:
stuartljg 時間: 2013-3-25 09:19
老師常說走過方知來時路,我想去路也會因一步步的實踐而明朗,愈加開放。文松簫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可能性,善用者各取所需,願與老師一路同行
作者:
jack007 時間: 2014-2-14 02:53
好深奧,真羨慕各位先進,奶O如此深厚
歡迎光臨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donsiau.net/bb/) |
Powered by Discuz! 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