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箫音拙见
[打印本頁]
作者:
zibeline
時間:
2009-3-26 17:24
標題:
箫音拙见
今日与文松老师通信,将其中一段关于箫音的理解摘录下来,与众友共享:
“如果将箫声作为一种信号来分析,您所讲的多声共鸣,就是谐波相加吧。音乐里面讲泛音,实际上就是数学上的谐波。以谐波叠加而形成的箫声,从频谱上看,理想状态下,是等间隔的,或者呈整倍数关系的谱线。这种声波作为信号来分析的话,在耳朵里反映出来是多种频率声音的叠加,所以产生圆润奇特听觉效果;但在频谱仪上是多种频率的声讯信号共存。
实际上,平常的乐器演奏,或者普通箫(相对于文松箫而言)演奏,也并非是单一频率。如我们平时演奏不当,从低转高时的“啸”叫。此时,便是在低音未落时,混进了高次谐波。此时便失去了声音的婉转,悠扬,顿挫。
无线电信号的频率是单位时间内,无线电波振动次数;而声波的频率却是单位时间内,空气疏密变化的次数。箫发声的过程我想分为两个步骤:一是气流经尖劈发声,得到最初的声音信号。此时,声音信号由吹口,气流进入角度,尖劈厚度,介质等各种因素决定。好比我们用一只竹棍在水中的固定点,上下扰动;二是声波在箫管中传递。这个传递过程,好比竹棍引起的水波在周围传递开来。水波的频率成分,实际上都已经固定了。只是看周围介质对它的影响,从而会产生不同的水波,回波,甚至干涉,衍射的效果。同样的道理,声波在传递到管之前,它的频率成分已经决定了。而箫管此时扮演了一个滤波的作用:要让箫声纯正,就得滤去不想要的频率成分。
换句话说,吹口决定了进入箫的声波的频率成分;而箫管决定了哪些频率成分的声音信号会被释放到空气中继续传递,进而进入耳朵,哪些会被过滤掉(实际上,过滤掉并非是小事。因为任何声波都是有能量的,能量不会凭空的消失。所谓的过滤掉的声波,实际上是声波被箫管管壁吸收,从而产生衰减,以至于衰减得很弱,被更强的声音所掩盖,耳朵无法听出来)
所以我有一个设想,但没有时间去实践:那就是用金属材料做吹口,用竹做箫管。
金属材料的吹口会产生丰富的谐波,而且会很锐利。再经过箫管的过滤,出来的效果应该会显得非常饱满,有张力。让人感到柔弱中带着巨大的力量。 弱哪位有兴趣不妨试试?
作者:
mynikkor
時間:
2009-3-26 18:36
我個人見解, 我喜歡聽洞簫的聲音, 在於其自然
我本吹色士風, 但自從接觸了洞簫, 便不再喜愛色士風的金屬聲
如果用金屬造吹咀, 我相信或多或少也會加點金屬聲的味道, 破壞了其自然美
當然要有實物, 聽到真正吹出來的聲才可定案
作者:
文松
時間:
2009-3-26 19:28
就在這討論很好!
我說的多重聲波共鳴是泛音列(倍頻諧波)同時出聲沒錯!這敝網站有很多論述;
一般簫的單聲波是指倍頻諧波少,因為倍頻之頻率偏移倍數產生互相排斥無法同時出現,
吹口的氣阻聲波不在這討論之內,那不是倍頻關係,不屬於共鳴範圍;因此說吹口上
所產生的氣聲諧波,是吹口特性範圍,與共鳴無關.
用竹材製簫貴其直纖維傳導特性,堅中有虛的優良傳導特質,對聲波的通透度有幫助,
任何切段相接,或不同材質吹口段落,都破壞了竹材的通透特性,個人以為不宜!
張力大小與吹口材質關係甚小,除非製作不利於氣鳴效率,否則可以說張力大小與吹口材質無關
歡迎光臨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donsiau.net/bb/)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