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題:
北港大鑼或是北港大鼓
[打印本頁]
作者:
北港阿義
時間:
2008-2-13 09:28
標題:
北港大鑼或是北港大鼓
早期的北港由於地處水陸要衝,交通繁忙,自然因為人口眾多而人文薈萃,也因為有媽祖的坐鎮,發展出許多的陣頭館閣,不論是武陣的龍獅武館或是文陣的南北館閣都赫赫有名,在輸人不輸陣的心態下許多音樂高手也漸漸發展出有別於一般館閣的演奏方式,[馬陣吹]就是其中一種,令一項重要的改革就是[北港大鼓]。
現在講北港大鼓好像知道的人不多,一般外地人都稱這種陣頭叫[北港大鑼],因為他有一面五.六台尺甚至更大的大鑼作為前導,後面跟著鑼鈔手,鼓亭,最後面是鼓吹手跟祖師爺,隊伍排列跟北館的方式差不多,不同的是鑼比較大,鼓也比較大,那到底應該叫北港大鑼或是北港大鼓?我們由他的陣頭名稱可以簡單的分辨出來,北港最有名的就是金聲順{開路鼓},而不是叫{開路鑼},由此可得知他的主體是鼓,不是鑼。而為何會發展成大鑼呢?其實以前的鑼也沒這樣大,頂多是2尺半-3尺半左右,跟一般的北管所用的鑼差不了多少,而鼓就比一般用的大,所以北港人都稱為大鼓,但是後來因為製鑼技術的改進,加上人們喜歡氣派跟比較,所以鑼就越做越大!超大的鑼當然顯眼,在多年的外地繞境以及岀巡下,北港大鑼的名氣也就反客為主的傳開了。
可是你以為北港人如果只是將鼓跟鑼改大,而其他都跟原來一樣的話那就太小看北港人了,北港大鼓最重要的改革是將原來北管古路或是新路的曲牌,改變成另一種介頭跟鼓蕊的打法,由於鼓變大了,鼓棒也相對變大變重,因此速度也變慢,大的鼓讓鼓聲變得更低沉,可是卻沒辦法再像通鼓般的靈活,所以老前輩們就在原來的鼓蕊基礎下研究,在不失古味而違反原則下創新,而變成一種新式的鼓吹演奏方式,也就是說鼓吹所演奏的旋律跟原本的曲牌如醉仙或是玉芙蓉..等等幾乎是相同的,但是引導節奏快慢的鼓蕊卻不是單調的"鼕鼕錡 鼕鼕鑛"的緊雙槌,或是"搭搭搭咚錡 撘搭搭咚鑛"的慢雙槌,取而代之的引導著鼓吹旋律,疏落有致,快慢分明的擊鼓方式,達到與鼓吹相合的境界,聽起來的感覺不但不失北管鑼鼓喧天般的熱鬧,更由於沉重而緩慢的鼓聲更添加一份莊嚴隆重的氣氛,用如此不同凡響的陣頭作為媽祖聖駕前導真是再適合也不過了!!
照片引用自北港新站
[
本帖最後由 北港阿義 於 2008-2-13 09:30 編輯
]
圖片附件: [北港大鼓]
oki320003.sized.jpg
(2008-2-13 09:28, 73.98 K) / 該附件被下載次數 386
http://donsiau.net/bb/attachment.php?aid=3552
作者:
文慶
時間:
2008-2-13 14:01
感謝阿義兄的解說,
文中提到"介頭"是不是鼓棒與鼓接觸的那個球狀型東西?
作者:
北港阿義
時間:
2008-2-13 17:17
介頭是一個北管中所用的名詞,國劇名稱好像是叫鑼鼓點,意思是指揮鑼拔或將要改變現在進行的節奏或是旋律,或是提示鼓吹手即將要開始或是結束吹奏,鼓吹手可以由鼓手所下的介頭知道鼓手現在需要他吹奏何種曲牌,變化不少,很多鼓手與吹手的精采對話都會在介頭中表現出來!
文慶兄好久不見喔,今年過年一直很忙,收到您的簡訊也沒空回真是不好意思!在此向您拜個晚年,新年快樂!!
作者:
殊生
時間:
2008-2-14 16:05
感謝增我見聞。
歡迎光臨 台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donsiau.net/bb/)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