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ard logo

標題: 节制自己的“成长” [打印本頁]

作者: 桓    時間: 2008-1-14 13:06     標題: 节制自己的“成长”

我们时常为自己的成长而喜悦,同时又为眼前的衰老而感叹。
很多朋友劝我,少想一些问题,等你毕业到社会上,你就知道了。

同样很多朋友鼓励我,要多看书,多思考这些问题,等你到社会上,你就没这个机会了,到时候你就永远不知道了。



很遗憾,我相信了后者。很多朋友为此表示遗憾。可是我自己并不遗憾。哪怕是错的,我也要坚持。



  前者所谓的知道,是正常人都到了一定年龄都会知道的东西。就像我并没有刻意学过洗衣服,但是不知道哪一天就洗了起来。



  后者的思考,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思考的,也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思考的。这些人原先在社会上有一定的地位,有大把的金钱,没有可以惆怅的事情。可是他们却抛弃了这些,并且对以前的行为进行深刻反思。



  前者认为人有了阅历有了生活,就有了思想有了成功。



后者却藏了起来,停止前者所谓的“生活”所谓的“阅历”,对前者所谓的“思想”表示怀疑,对成功的定义也没有多少肯定。



  可惜的是前者按照前者的理论过了一辈子,后者虽然试图否认前者的理论,却无法离开前者理论的环境,并且大多是经历了前者所谓的“成功”之后才开始反思。因此前者得意的笑,后者谨慎的活。



  我们一不小心就变成了前者,却要很好的机缘才能接触到后者。



  当我们还是前者的时候经常嘲笑后者,但当我们和后者生活在一起的时候,内心多少对前者表示同情。



  我们为什么而喜悦?眼界的开阔,束缚的减少,独立的许可。



为什么而悲哀?真实的消失,虚假的泛滥。



  但是我们依然高兴的做着前者,一边享受所谓的快乐,一边在某个时刻感受空虚和落寞。并且还嘲笑天真的同龄人。



  当我们看到满脸的灰尘,知道马上洗干净。可惜我们无法看清楚我们的内心时候被一层又一层的灰尘所包裹,一点气都透不出来。



  或许前者的成长就是为这颗心不断的涂抹灰尘,而后者则是将灰尘努力的揭掉,哪怕疼的晕倒。



  在现象当中,做好一个前者很累,而后者给人的印象总是在逃避,总是在享受。



  但当你亲身去体会的时候,才知道后者的艰辛,前者的无能。



  当我看到自己在不断成长,总是试图去节制。随着年龄和阅历的增加,一不小心,我就看不到心灵唯一的通风口。很多人虽然体验过身体的缺氧,却对心灵的窒息毫不知情
作者: 殊生    時間: 2008-1-22 17:02

喜歡您文中所提幾句話:

我们为什么而喜悦?眼界的开阔,束缚的减少,独立的许可。
为什么而悲哀?真实的消失,虚假的泛滥。

当我们看到满脸的灰尘,知道马上洗干净。可惜我们无法看清楚我们的内心时候被一层又一层的灰尘所包裹,一点气都透不出来。

咀嚼中。




歡迎光臨 臺灣洞簫古調交流空間 (http://donsiau.net/bb/) Powered by Discuz! 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