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藝家朱義成與其粗坑窯 廖錦棟
自從油桐花盛開的當時,桐花季的音樂活動文松受邀來到粗坑窯,以簫聲與月琴彈唱分享粗坑窯的青山美景,之後便成粗坑窯的常客,喝茶、吹簫、唸歌、吟詩...
初識朱義成先生約在十餘年前的鶯歌陶藝博覽會,會場中現場創作泥塑達摩師祖,徐徐如生。筆者當時也熱衷陶藝,很想拜朱先生為師,現場寒喧詢問,感受到朱老師熱誠和藹的態度願意教導,可惜在桃園有點距離而沒有向其學習。相隔十餘年在簫友的邀請下來到粗坑窯,才發現原來是朱老師的創作天地,相見分外親切!
朱義成老師1962年生於高雄大樹鄉,十三歲開始學習佛像泥塑,跟著師傅流浪於台灣四處廟宇,從事廟宇的佛像捏塑的工作,居無定所,隨遇而安,學習了佛像的成形,同時也學習了佛的精神(佛心)。直到26歲開始轉於交趾陶創作,為近鶯歌取材方便,也因其夫人的因緣,他落腳於桃園大園。近於海邊的大園鄉,遠望美麗的龍潭山區,他還是鍾愛著山林,因此終於在十年後移居近山的粗坑窯。
多次的聚會中,感受他的樸實無華與謙和自在,更具寬闊胸懷,這也可以從粗坑窯來往的藝文朋友中了解。他將粗坑窯提供藝文界朋友聚合空間,諸多畫家、書法家、文人、音樂人都喜歡參與粗坑窯的活動或展演。
作品其實是呈現出心境的寫照。在我看來朱義成先生宛如一尊羅漢,或一尊菩薩。他的諸多佛菩薩的作品都能將佛心與神韻展現出來,原因應該是他的創作其實是修行的日子。他清淡的生活,面對青山的工作室,一壺茶,兩個饅頭過一天。打坐靜心後的創作,與佛相應的靈感來源應該是他年紀輕輕便能創作神佛十足神韻的原因。
那一天我與朋友一起與朱義成先生欣賞他的新作品─望月羅漢(上圖左),還有阿難與迦葉尊者,朋友提及,這不該是四十年紀的人可能做出來的作品,朱老師提及一個故事,有位收藏家邀請朱義成去與仰慕者聚會,來賓詢問為何朱大師遲遲不來?殊不知朱老師就是泡茶這位年輕人,難以想像成熟的作品出自年輕人的手。特別是朱老師平易近人,從不擺大師姿態,讓我想起慧明法師(民國初年高僧)的故事,湖北歸元寺邀請慧明法師來寺講經,到期全寺僧眾全在山門準備接駕,一連迎接三天都不見他來,後來方丈和尚在齋堂發現掛單客師座位上有一位師傅頗像慧老模樣,仔細一看,正是慧明法師,他五天前就到了。
阿難、迦葉尊者(捻花微笑)
降龍羅漢
望月羅漢
文松月琴吟唱
竹屋與週末音樂會小舞台
每週六晚間,粗坑窯舉辦現場音樂演奏,吉他、尺八、手風琴等,文松夫婦也經常餐與演出民歌古調與南管樂或清簫。
幽靜的山築,升一盆火,微弱的燈光下,氣氛相當美。不僅音樂演奏、歌唱、吟詩...還可以來賓點唱,自由歡唱自己所愛的歌曲,現場即席吉他與簫的伴奏,一壺茶,美麗的週末夜晚,已成都會生活中最佳的抒懷。